缅茄
《中华本草》:缅茄
拼音注音
Miǎn Qié
别名
沔茄、木茄
英文名
Seed of Makamong,Seed of Woodyfruit Afzelia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1.《灵秘丹药笺》:缅茄儿,形如大粟,上有罩帽,如画皮样。2.《滇略》:缅茄,枝叶皆类家茄,结实如荔枝核而有蒂。3.《粤志》:广东高州府出木茄,上有方蒂,拭眼去昏障,即缅茄也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缅茄的成熟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fzelia xylocarpa (Kurz)Craib[Pahudia xylocarpa Kurz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摘,剥取种子,晒干。
原形态
缅茄 常绿乔木,高12-25m,有时可达40m。树皮褐色或灰棕色,有灰白色斑点;小枝被白粉。叶互生,偶数羽状复叶;总叶柄长2.5-3cm;小叶2-5对,对生,小叶柄短,长不及5mm;小叶片卵形、阔椭圆形至近圆形,长5-8cm,宽3.5-6cm,先端钝圆或微凹,基部圆,纸质。总状圆锥花序,密被白色或灰黄色短柔毛;苞片和小总苞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,大小相等,长约6mm,宿存;花萼裂片长圆形;花瓣淡紫色,倒卵形至近圆形,旗瓣1片;能育雄蕊7,基部稍合生,花丝长3-3.5cm,下部被柔毛;子房上位,被毛,花柱长而突出。荚果长椭圆形,略扁,长10-12cm,宽6-7cm,厚4cm,棕褐色,木质,坚硬。种子2-3颗,扁圆形,长宽均约2.5cm,厚约1.5cm,种皮黑褐色,基部有一角质、坚硬的假种皮状种柄,其长略等于种子。花期4-5月,果期11-12月。
生境分布
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有栽培。
性味
辛;平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主赤眼,眼生云翳,疮毒,火热牙痛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酒水磨涂。
各家论述
1.《灵秘丹药笺》:抹眼眶去火毒,又能解百毒。水磨涂治牙疼。2.《滇略》:拭眼去翳,亦解疮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缅茄
拼音注音
Miǎn Qié
别名
沔茄(《灵秘丹药笺》),木茄(《粤志》)。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缅茄的种子。
原形态
乔木,高可达40米。树皮灰褐色,有灰白大斑点,粗糙。小枝带圆形,黄褐色。叶双数羽状复叶;叶柄短;总柄细;小叶2~4对,先端微凹,或钝形,基部卵圆形,全缘,纸质,上面深绿色,下面灰绿色,长7~8厘米,宽5~6厘米,侧脉弧形,网脉疏生。总状花序排成顶生圆锥状,花在序轴上几偏向于一侧;萼管状,4裂,裂片长圆形;花瓣只有1枚发育,其余退化,淡紫色;雄蕊7,突出,顶端略曲,有药者4枚,退化者3枚,药呈褐色;雌蕊1,较雄蕊略长,子房上位;1室。荚果木质,矩圆形,长10~12厘米,宽6~7厘米,厚4厘米,中部微缢,棕褐色而光滑,密布黄色斑点,边缘尤甚,全体有多数小突起。种子通常2~3颗,扁圆,有角质的假种皮状种柄。花期5月。果期8月。
生境分布
广东、云南等地有栽培。
功能主治
①《灵秘丹药笺》:"抹眼眶去火毒,又能解百毒。水磨涂治牙疼。"
②《滇略》:"拭眼去翳,亦解疮毒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酸藤木
- 李根
- 自扣草
- 葱汁
- 黄龙藤叶
- 山苍子叶
- 山椒草
- 牛角腮
- 奴柘刺
- 毛竹
- 偏叶白齿藓
- 刺郎果
- 大扁竹兰
- 浙江铃子香
- 帕梯果
- 假香附
- 勒鱼
- 粟糖
- 臭灵丹
- 胡颓子叶
- 紫薇根
- 象牙参
- 四棱筋骨草
- 老虎须
- 兰香草
- 大泡通叶
- 苦甘草
- 人参花
- 峨三七
- 蛇根木
- 蝴蝶藤
- 革质红菇
- 大杜鹃
- 小蓝花地丁
- 雉
- 红藤蓼
- 文殊兰果
- 垂花香薷
- 核桃楸果
- 粉条儿菜
- 黄毛岩白菜
- 北鹤虱
- 川谷根
- 大马蓼
- 西南石梓
- 山扁豆子
- 芦竹沥
- 缅茄
- 丁香罗勒
- 赛葵
- 菊花根
- 黄根
- 异穗卷柏
- 喜树叶
- 裂叶双盖蕨
- 侧柏叶
- 紫晶蘑
- 地乌
- 碎米荠
- 头顶一朵花
- 狭头橐吾
- 胡葱
- 红簕钩
- 猕猴肉
- 散血丹
- 山马豆根
- 砂茴香子
- 剑麻
- 牛胆
- 老枪谷子
- 路郎鸡
- 绵阳岩白菜
- 跳八丈
- 藏菖蒲
- 多穗石柯果
- 地黄连
- 马乳
- 绿衣枳壳
- 野芋
- 蓝锡莎菊
- 荭草花
- 银朱
- 山郎木叶
- 黑头草
- 野鸡脑
- 刺萆薢
- 毛风藤
- 溲疏
- 野杜仲果
- 木天蓼子
- 滇姜三七
- 龙船乌泡
- 木通根
- 新疆芍药
- 埋博树
- 木香花
- 猪脂膏
- 棠梨
- 醉鱼草
- 山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