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泽兰
《中华本草》:水泽兰
拼音注音
Shuǐ Zé Lán
别名
扯根菜、水滓蓝、水杨柳、赶黄草、红柳信、流痰草、红曲草、水桃草、双线草、水苋草
英文名
all-grass of Chinese Penthorum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虎耳叶科植物扯根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[P.sedoides L.var.chinense (Pursh)Maxim.]采收和储藏:秋后割取全草,晒干。
原形态
扯根菜 多年生草本,高15-80cm,主根明显,呈紫红色。茎直立,常单一或分枝,圆柱形,紫红色。叶互生;无柄或近于无柄;叶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,长3-12cm,宽约1cm,先端渐尖,基部渐窄,边缘具尖锐细锯齿。齿尖有腺点,两面均无毛。聚伞花序2-4分枝,花序轴上疏生短腺毛;花两性,黄色,多数,常排列一侧,向下旋卷;苞片小,卵形或钻形;花梗短;花萼宽钟形,黄绿色,5深裂,裂片三角状卵圆形,长约3mm,先端锐尖;无花瓣,或偶有一白色线形或条状匙形的花瓣;雄蕊10,着生于萼筒上,排列成2轮,稍伸出花萼,花药淡黄色,椭圆形;心皮5,下部合生,上部分离,花柱5,粗短,柱头淡红色,扁球形。蒴果扁平,5裂,有5喙,由心皮的分离部开裂,红紫色,径约5mm。种子细小多数,椭圆形,粗糙。花期7-8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较阴湿的草丛中或水沟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华北、华东、中南及陕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形状
根茎呈圆柱状,弯曲,具分枝,长约15cm,直径3-8cm,表面呈红褐色,密生不定根。茎圆柱形,直径1-6mm,红紫色,不分枝或基部分枝。叶膜质,易碎,完整者呈披针形或狭披针形,绿褐色,长3-11.5cm,宽0.6-1.2cm,先端长渐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细锯齿;无柄或近无柄。有时枝端可见聚伞花序,花黄绿色,无花瓣,偶见果实,紫红色,直径达6mm。气微,味甘。
性味
味苦、微辛,性寒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利水除湿,活血散瘀,止血,解毒。主水肿,小便不利,黄疸,带下,痢疾,闭经,跌打损伤,尿血,崩漏,毒蛇咬伤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天宝本草》:通经活血。治跌打损伤,妇女崩带,瘰疬。2.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消肿利水,行气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水泽兰
拼音注音
Shuǐ Zé Lán
别名
扯根菜(《救荒本草》),水滓蓝(《天宝本草》),水杨柳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虎耳草科植物扯根菜的全草。秋后割取全草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5~80厘米,全体光滑无毛。茎和根均呈紫红色。叶互生;披针形或狭椭圆形,长4~11厘米,宽约1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,边缘有细锯齿。花黄绿色,聚伞花序2~3分枝,偏于花序的一侧,顶端近弯卷,花柄极短;萼5裂,基部连合,裂片三角状卵圆形,先端尖;花瓣线形或线状匙形,通常缺乏;雄蕊10,着生于萼筒上;心皮5,由基部互相连接直达中部,柱头头状,胚珠多数。蒴果扁平,5裂,有5喙,于心皮的分离部开裂。种子细小,多数,红色。花期9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长在较潮湿的地方。分布华东、华北、中南各地。
性味
甘,温。
①《救荒本草》:"味甘。"
②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味甘,性微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活血,行水。治经闭,水肿,血崩,带下,跌打损伤。
①《天宝本草》:"通经活血。治跌打损伤,妇女崩带,瘰疬。"
②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消肿利水,行气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水肿、食肿、气肿:水泽兰一两,臭草根五钱,五谷根四钱,折耳根三钱,石菖蒲三钱。煎水服,日服三次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②治水肿:水泽兰一两。煎水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③治跌打伤肿痛:水泽兰适量,捣绒敷患处;另用水泽兰五钱,煎酒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栗树根
- 乌豆根
- 葎草根
- 豹皮樟
- 甘土
- 滇羌活
- 牛心果
- 仙顶梨
- 麻腐
- 三爪龙
- 韭根
- 獐髓
- 蜻蜓
- 贯众
- 天青地红
- 羊胡髭草
- 土半夏
- 杂交景天
- 唐古特报春
- 苏木蓝
- 柱果木榄叶
- 益母草
- 香胶木叶
- 赤雹
- 鷃
- 分心木
- 异型莎草
- 牡荆
- 蚕豆茎
- 丽江独活
- 公母草
- 田螺壳
- 蓝桉
- 高粱七
- 五月茶
- 黑葡萄液汁
- 矮脚苦蒿
- 棘胸蛙
- 金狗脊黄毛
- 黄山鳞毛蕨
- 短柄南蛇藤果
- 马蹄蕨
- 薄雪火绒草
- 麦麸草根
- 簇生卷耳
- 鹿血
- 老虎耳
- 细叶大戟
- 香茅
- 白刺花
- 阳桃
- 山黄麻叶
- 老婆子针线
- 蘘荷子
- 水翁叶
- 蚌花
- 雕头
- 黑果小檗
- 豆叶参
- 破骨风
- 棘豆根
- 鸡挂骨草
- 石榴叶
- 华南毛蕨
- 薄叶棘豆
- 大鲵
- 柳杉
- 野芝麻
- 曲花紫堇
- 八哥
- 美丽鳞毛蕨
- 六棱麻
- 出山虎
- 饭汤子
- 鸡血李
- 酸藤果
- 藁本
- 杜鹃花根
- 天香炉
- 海南地不容
- 鸡冠子
- 浆包藤
- 猕猴桃
- 人参
- 野灯草
- 紫香薷
- 野兔骨
- 大树甘草
- 麦麸草
- 鸭儿芹根
- 鹰骨
- 紫金皮
- 烟管蓟
- 密花山矾
- 淡菜
- 长柄车前蕨
- 岗梅根
- 冬葵根
- 白豆蔻壳
- 西施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