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露珠草
《中华本草》:南方露珠草
拼音注音
Nán Fānɡ Lù Zhū Cǎo
别名
拐子菜、辣椒七、白辣蓼草、假蛇床子、白洋漆药、野牛夕、红节草
英文名
all-grass of South Circaea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柳叶菜科植物南方露珠草的全草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rcaea mollis sieb et Zucc[C. coreana Lev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全草,鲜用或暗无天日干。秋季挖根,除去地上部分,洗净泥土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40-60cm。茎密被弯曲短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1-2cm,具短弯曲柔毛;叶片狭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,长4-12cm,宽2-4.5cm,被疏短曲柔毛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稀为圆形,边缘有疏锯齿,被短弯曲柔毛。总状药序顶生或腋生,花序轴被弯曲柔毛或近无毛;苞片小;药两性;萼筒卵形,先端裂片2;花瓣2,倒卵形,长约花萼裂片的一半,先端凹缺;雄蕊2;子房下位,2室。果实坚果状,倒卵状球形,长3-3.5mm,直径约3mm,具4纵沟,外被钩状毛;果柄被短柔毛或近无毛,稍长于果实或近等长。花期7-9月,果期9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2400m的山坡林下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西南及河北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平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消肿;清热解毒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瘀肿;乳痈;瘰疬;疮肿;无名肿毒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绞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有祛风湿,止痛功能。外敷无名肿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冬瓜
- 蔓胡颓子叶
- 荜茇根
- 野罂粟壳
- 水苋菜
- 盐肤子
- 豪猪肉
- 茭白
- 狗狗秧
- 列当
- 豆腐
- 鲟鱼
- 儿茶
- 过墙风
- 香果树
- 胆南星
- 羊角参
- 地蜂子
- 乌蔹莓
- 胡杨
- 喜树皮
- 石彭子
- 将军树
- 千里光
- 茄子根
- 跌打草
- 岩茴香
- 齿叶橐吾
- 黑豆衣
- 胡莲
- 蛇疙瘩
- 茨菇草
- 干岩矸
- 海虾壳
- 金钮扣
- 鸡心七
- 粗糠柴
- 野冬菊
- 地笋
- 黄水枝
- 麻羊藤
- 黑香柴
- 豆豉姜
- 茅草叶
- 獾油
- 木槿根
- 台湾榕
- 赤胫散
- 猕猴桃藤中汁
- 浮尸草
- 树腰子
- 饭团藤
- 岩檀香
- 乌榄核
- 五爪龙
- 野拔子
- 丽江独活
- 金钱白花蛇
- 红孩儿
- 三花枪刀药
- 牛金子
- 地膏药
- 铜棒锤
- 硕苞蔷薇
- 江珧柱
- 花锚
- 铧尖草
- 五月霜
- 管仲
- 淡豆豉
- 马骝卵
- 母猪藤根
- 土牡蛎
- 红榔木
- 峨眉半边莲
- 苦绳
- 三品一枝花
- 烟管蓟
- 苹果皮
- 苦马豆
- 过岗龙
- 树茭瓜果
- 簕欓
- 高粱根
- 千年耗子屎种子
- 百草霜
- 峨眉蕨贯众
- 石莲子
- 荆芥
- 盾叶薯蓣
- 金钟茵陈
- 四大天王
- 野绿麻根
- 向日葵花盘
- 金刚口摆
- 苍白过路黄
- 麝香草
- 芒种花
- 苦地丁
- 三出叶委陵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