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露珠草
《中华本草》:南方露珠草
拼音注音
Nán Fānɡ Lù Zhū Cǎo
别名
拐子菜、辣椒七、白辣蓼草、假蛇床子、白洋漆药、野牛夕、红节草
英文名
all-grass of South Circaea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柳叶菜科植物南方露珠草的全草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rcaea mollis sieb et Zucc[C. coreana Lev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全草,鲜用或暗无天日干。秋季挖根,除去地上部分,洗净泥土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40-60cm。茎密被弯曲短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1-2cm,具短弯曲柔毛;叶片狭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,长4-12cm,宽2-4.5cm,被疏短曲柔毛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稀为圆形,边缘有疏锯齿,被短弯曲柔毛。总状药序顶生或腋生,花序轴被弯曲柔毛或近无毛;苞片小;药两性;萼筒卵形,先端裂片2;花瓣2,倒卵形,长约花萼裂片的一半,先端凹缺;雄蕊2;子房下位,2室。果实坚果状,倒卵状球形,长3-3.5mm,直径约3mm,具4纵沟,外被钩状毛;果柄被短柔毛或近无毛,稍长于果实或近等长。花期7-9月,果期9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2400m的山坡林下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西南及河北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平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消肿;清热解毒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瘀肿;乳痈;瘰疬;疮肿;无名肿毒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绞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有祛风湿,止痛功能。外敷无名肿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花椒根
- 淫羊藿根
- 蝙蝠草
- 麻滓
- 荚蒾
- 三叉凤尾蕨
- 吊白叶
- 鼠曲草
- 桔梗
- 短茎独活
- 鸦椿卫矛
- 剑叶紫金牛
- 香排草
- 随手香
- 栝楼皮
- 野菊
- 竹节菜
- 肉苁蓉
- 米皮糠
- 大臭黄荆
- 竹节参
- 牛耳朵
- 藕粉
- 蟹
- 铁藤根
- 铁苋菜
- 荩草
- 地黄叶
- 白龙穿彩
- 黄鲴鱼
- 水龙
- 川木通
- 葛菌
- 白花菜
- 鸡毛狗
- 胆南星
- 佛手柑
- 百灵草
- 芦子
- 碱蓬
- 荜茇根
- 大过路黄
- 漏斗瓶蕨
- 单叶血盆草
- 虻虫
- 蚂蝗七
- 苜蓿根
- 茅瓜
- 蒙自水芹
- 毛杨梅根皮
- 蔓生百部
- 蚂蚁
- 没药
- 牡丹花
- 牡荆茎
- 猫儿屎果
- 芒小米草
- 茉莉
- 毛果小甘菊
- 毛枝卷柏
- 马尾千金草
- 马尿烧
- 猕猴肉
- 猫儿屎
- 猫爪草
- 毛茛
- 美丽胡枝子
- 芒刺复叶耳蕨
- 毛轴铁角蕨
- 毛桐
- 蜜柑草
- 马尾伸筋
- 牦牛角
- 绵三七
- 毛蜂子
- 牡蒿
- 猫肉
- 猫爪子
- 云南铁扁担
- 羊乳
- 牛脂
- 寒莓叶
- 牛耳枫枝叶
- 红川乌
- 肥皂核
- 胡杨
- 峨山草乌
- 三条筋
- 猫胡子花
- 芦花
- 阳桃
- 矮叶书带蕨
- 聚头蓟
- 醍醐
- 猩猩木
- 芒果核
- 蚂蚁花根
- 毛罗勒
- 猕猴桃枝叶
- 猕猴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