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毛狗
《中华本草》:鸡毛狗
拼音注音
Jī Máo Gǒu
别名
地棉花
英文名
cottony mass of Mongolian Jurinea
出处
出自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蒙疆苓菊的基生叶柄部与茎基部的白绒毛团块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Jurinea mongolica Maxim.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采挖茎基部的棉花状团块,除去沙土,晒干。
原形态
蒙疆苓菊 多年生草本,高8-20cm。根状茎粗大,茎部被残存的叶柄,具极厚的绵毛。茎丛生,分枝,被白色蛛丝状绵毛。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有柄,中上部叶无柄;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,长2-10cm,宽0.5-2.5cm,羽状深裂或浅裂,少有不分裂,边缘皱而反卷,两面被或疏或密的蛛丝状绵毛,下面密被腺体。头状花序单生枝端,长2-2.5cm,宽1.5-2cm;总苞半球形;总苞片多层,黄绿色,被疏蛛丝状绵毛和腺体,外层长卵形渐尖,内层伸长,先端具草黄色刺尖;花冠红色,长约2cm,筒部向上渐扩大成漏斗状的檐部,外面有腺体。瘦果长椭圆形、长约6mm,宽约2.5mm,冠毛污黄色,刚毛状,不等长,有短羽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沙丘、沙滩及砂质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古、宁夏、甘肃和新疆。
性味
味甘;淡;性平
功能主治
止血。主外伤出血;鼻出血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烧炭存性敷;或寒鼻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鸡毛狗
拼音注音
Jī Máo Gǒu
别名
久苓菊、久苓草、地棉花
来源
菊科鸡毛狗Jurinea potanini Iijin,以带根全草及茎基部绵毛入药。
生境分布
内蒙古、新疆。
性味
茎基部绵毛:淡,平。
全草:苦,凉。
功能主治
茎基部绒毛:止血。全草:消肿。
外伤出血:茎基部绵毛适量,外敷。
鼻出血:取绵毛适量,塞入鼻孔中。
阴囊肿大:全草1份,加水2份,水煎,浓缩至一半,外洗患部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鸡毛狗
拼音注音
Jī Máo Gǒu
别名
地棉花
出处
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蒙古久苓草的基生叶柄部与茎基部的白色绒毛团块。春、秋采挖茎基部的棉花状团块,除去沙土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5~30厘米。茎直立,上部多分枝,全株被白色绒毛;茎基部与基生叶柄基部有白色长绒毛的团块,形如棉花团。基生叶丛生,叶片线状披针形,边缘为不规则的羽状深裂,裂片极度卷曲;茎生叶互生;有长柄。头状花序顶生,总苞片多列,管状花紫红色。瘦果长椭圆形,有白色冠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沙丘、沙滩及砂质地.分布内蒙古、宁夏等地。
性味
淡,平。
功能主治
止血。治外伤出血,鼻出血。
复方
①治外伤出血:鸡毛狗适量,外敷。
②治鼻出血:鸡毛狗,塞入鼻孔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辐射石豆兰
- 风箱树
- 赶黄草
- 鸡肠狼毒
- 凹头苋
- 防风草
- 鲱鱼籽
- 鲛鱼翅
- 贵州落地金钱
- 粉叶地锦
- 翻白柴
- 高山羊不吃
- 高粱
- 鬼羽箭
- 风毛菊
- 白淋草
- 鲂鱼
- 钩藤
- 高山瓦韦
- 高梁泡叶
- 麂肉
- 贵州獐牙菜
- 尖嘴林檎果
- 艾片
- 牛蹄
- 牛鼻
- 糯米
- 腐巴
- 腹水草
- 芙蓉根
- 蜂药
- 风气草
- 鸡娃草
- 牛背鹭
- 牛金子
- 钮子药
- 芙蓉菊根
- 艾实
- 防己
- 布渣叶
- 贵州花椒
- 白花蛇
- 扁豆花
- 斑鸠占叶
- 高山芹根
- 棒棒草
- 粉团花根
- 粉防己
- 钮子瓜
- 矮杨梅果
- 饭汤子
- 白猪栗根
- 环纹苦乳菇
- 白石榴根
- 半边莲
- 斑鸠
- 棒棒木
- 矮茎冷水花
- 冰凉花
- 白珠树
- 白石花
- 半边旗
- 白线蛇
- 壁钱幕
- 鸡嗉子花
- 斑鸠木
- 白蝶花
- 波斯菊
- 芙蓉叶
- 白杜鹃花
- 半截叶
- 半拉子
- 半枝莲
- 贵州追风散
- 小石蝴蝶
- 鸡桑叶
- 标杆花
- 波罗蜜
- 鸡蛋七叶
- 波罗蜜树液
- 鲚鱼
- 过山枫
- 鬼臼
- 鸽卵
- 矮醋栗
- 牛筋草
- 高山望
- 牛蹄甲
- 鸽肉
- 鲛鱼皮
- 鲫鱼
- 鸡冠花
- 鳜鱼胆
- 繁缕
- 釜脐墨
- 鸡腿堇菜
- 鸡蛋七
- 鬼柳树
- 鬼箭锦鸡儿
- 圆叶锦葵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