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粱
《中华本草》:高粱
拼音注音
Gāo Liɑnɡ
别名
木稷、蜀黍、蜀秫、芦粟、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高粱的种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orghum vulgare Pers.采收和储藏:秋季种子成熟后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高粱,一年生栽培作物。秆高随栽培条件及品种而异,节上通常无白毛髯毛。叶鞘无毛或被白粉;叶舌硬纸质,先端圆,边缘有纤毛;叶片狭长披针形,长达50cm,宽约4cm。圆锥花序有轮生、互生或对生的分枝;无柄小穗卵状椭圆形,长5-6mm,颖片成熟时下部硬革质,光滑无毛,上部及边缘具短柔毛,两性,有柄小穗雄性或中性;穗轴节间及小穗柄为线形,边缘均具纤毛,但无纵沟;第1颖背部突起或扁平,成熟时变硬而光亮,有窄狭内卷的边缘,向先端渐内折,第2颖舟形,有脊;第1外稃透明膜质,第2外稃长圆形或线形,先端2裂,从裂齿间伸出芒,或全缘而无芒。颖果倒卵形,成熟后露出颖外,花、果期秋季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,喜温暖湿润环境。耐旱。宜选疏松、肥沃、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栽培。[br]栽培技术,用种子繁殖。4-5月播种,按行距50cm开沟,点播,间距约20cm,播后盖土。[br]田间管理,出苗后,中耕除草2-3次,结合中耕除草,将过密的苗间掉。追肥1-2次,肥料以氮肥和厩肥为主。
生境分布
我国北方普遍栽培。
化学成分
本品幼芽、果实含对-羟基扁桃腈-葡萄糖甙(p-hydroxymandelonitril-glucoside)。
性味
味甘;涩;性温
归经
脾;胃;肺经
功能主治
健脾止泻;化痰安神。主脾虚泄泻;霍乱;消化不良;痰湿咳嗽;失眠多梦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;或研末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高粱
拼音注音
Gāo Liɑnɡ
别名
蜀黍
来源
禾本科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,,以种子入药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。
化学成分
[b]嫩株[/b]含氰甙类杜林甙(即叶下珠甙,dhurrin 即 phyllanthin,C[XB]14[/XB]H[XB]17[/XB]O[XB]7[/XB]N)。
性味
甘,平。
功能主治
燥湿祛痰,宁心安神。主治湿痰咳嗽,胃痞不舒,失眠多梦,食积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备注
[b]高粱佛焰苞[/b]能清热止血,治一切失血之病。
[b]高粱根[/b]能利小便,以及膝痛,脚跟痛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高粱
拼音注音
Gāo Liɑnɡ
别名
木稷、藋粱(《广雅》),芦穄(《食物本草》),蜀秫、芦粟、获粱(《纲目》),番黍(《瓯治遗事》)。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蜀黍的种仁。种子成熟后采收。
原形态
蜀黍(张华《博物志》)
一年生草本,高3~4米。茎圆柱形,节上有黄棕色短毛。叶互生,狭披针形,长达50厘米,宽约4厘米;叶鞘无毛或被白粉;叶舌硬膜质,先端圆,边缘生纤毛。圆锥花序长达30厘米,分枝轮生,无柄小穗卵状椭圆形,长5~6毫米,成熟时下部硬革质而光滑无毛,上部及边缘有短毛。颖果倒卵形,成熟后露出颖外,亦褐色。有柄小穗雄性,其发育程度变化甚大。花、果期秋季。
生境分布
我国各地均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幼芽、果实含p-羟基扁桃腈-葡萄糖甙、水解产生p-羟基苯甲醛、HCN和葡萄糖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甘涩,温,无毒。"
归经
《本草撮要》:"入手足太阴、阳明经。"
功能主治
①《纲目》:"温中,涩肠胃,止霍乱。粘者与黍米功同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益中,利气,止泄,去客风顽痹。治霍乱,下痢及湿热小便不利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。
复方
治小儿消化不良:红高粱一两,大枣十个。大枣去核炒焦,高粱炒黄,共研细末。2岁小孩每服二钱;3~5岁小孩每服三钱,每日服二次。(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临床应用
治疗小儿消化不良:取碾高粱的第2遍糠,除净硬壳等杂质,置锅中加热翻炒,至呈黄褐色,有香味时取出放冷。每天3~4次,每次0.5~1钱口服。治疗104例,其中100例多在服药6次以内治愈,4例无效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荠宁
- 贵州落地金钱
- 刺玫
- 蜂窝草
- 串铃草
- 鸭跖草
- 过塘蛇
- 菊花脑
- 鳖血
- 海芙蓉
- 盐麸叶
- 白毛藤
- 海蕴
- 大叶醉鱼草
- 落花生
- 淡菜
- 桑皮汁
- 牛喉咙
- 凸额马先蒿
- 百味参
- 扁轴木
- 火炮草果
- 长柄臭黄荆
- 风湿木
- 草独活
- 剑皮树菌
- 连香树
- 柑
- 东北红豆杉
- 多穗石柯茎
- 二裂叶委陵菜
- 黄桷浆
- 看麦娘
- 金边龙舌兰
- 箭杆杨
- 刻裂紫堇
- 黑葡萄液汁
- 金缕梅
- 葛藟果实
- 鹿茸
- 威灵仙叶
- 破天菜
- 毛花洋地黄
- 莽草根
- 牛耳大黄
- 水莎草
- 蓝花子
- 蒲葵
- 牛角腮
- 竹叶马豆
- 透茎冷水花
- 心叶荆芥
- 铁色箭
- 野麦子
- 鸦胆子
- 狭叶桃叶珊瑚
- 紫花络石
- 紫苏
- 双色龙胆
- 刺梨叶
- 黄海葵
- 秋海棠果
- 白饭树根
- 明萼草
- 铁破锣
- 砂漏芦
- 鬼柳树
- 通草
- 矮柳穿鱼
- 韭菜莲
- 南烛根
- 冬瓜皮
- 鲛鱼皮
- 麻羊藤
- 剪刀草
- 水慈姑
- 马牙七
- 鳕鱼
- 黑沙蒿根
- 墨
- 雁肪
- 小败火草
- 银老梅
- 鸡血藤
- 两指剑
- 白叶不翻
- 肉豆蔻
- 大鱼鳔花
- 边缘鳞盖蕨
- 木槿根
- 大铁扫把
- 脓见愁
- 披叶苔
- 牛儿藤
- 山芹
- 绿萼梅
- 葡萄
- 榆蘑
- 刺针草
- 黑虎耳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