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蝶花
《中华本草》:白蝶花
拼音注音
Bái Dié Huā
别名
兔耳草、和气草、土玉竹、鸡卵参、公鸡花、对对参、白花参、双合伞、双肾草
出处
《植物名实图考》载:“白蝶花生云南山中。长叶抱茎,开大白花,三瓣品列(萼片),内复擎出白瓣(唇瓣),形如蜂蝶,双翅首尾,宛然具足,大瓣下又出一尾(距),长三寸许,质既皓洁,形复诡异,秋风披拂,栩栩欲活。”并有白蝶花全株图,图文一致,所述及所示特征均与本种相符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龙头兰的块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cteilis susannae(L.)Rafin.[Orchis susannae L.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龙头兰,一年生草本,高45-120cm,常具2个近长圆形的肉质块茎。茎直立。叶数枚,互生;下部叶卵形至长圆形,长6-10cm,宽1.3-3cm,两面稍被粗毛,基部鞘状抱茎;上部叶卵状披针形,逐渐过渡为苞片。总状花序顶生,有花2-5朵;花大,白色,芳香;萼片宽卵形,广展,长约2.5cm;花瓣披针形,比萼片短而窄;唇瓣长2.5-3cm,3深裂,两侧裂片宽,外缘具几达中部的蓖状丝裂,中裂片长圆状线形,长约2cm,基部的距长6-10cm,为子房长的2-3倍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40-2500m的山坡或沟边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性微温
功能主治
补肾壮阳;疏肝散寒。主肾虚腰痛;阳痿;遗精;寒疝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研末;或泡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蝶花
拼音注音
Bái Dié Huā
别名
和气草、兔耳草、龙头兰
来源
兰科白蝶花Pecteilis susannae (L.)Rafin.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江西、四川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、云南。
性味
甘,微温。
功能主治
补肾壮阳,健脾。主治肾虚腰痛,慢性肾炎,睾丸炎,脾胃虚弱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辽东栎
- 蝲蛄石
- 蓝花茶
- 老鼠簕
- 黄花铁线莲
- 刺榆叶
- 垂珠花
- 花叶冷水花
- 蓝花龙胆
- 大地柏枝
- 白草莓
- 南枳椇
- 莱菔
- 薄荷油
- 萝卜防己
- 裂序楼梯草
- 刺子莞
- 连香树果
- 刺芋
- 方榄
- 秋海棠根
- 芦荟叶
- 莲子
- 狼尾巴蒿
- 白豆蔻壳
- 绿豆
- 雷蘑
- 细竹蒿草
- 宽尾石韦
- 辣根草
- 罗勒
- 老枪谷
- 莲衣
- 杜仲藤
- 白草
- 薜荔果
- 百脉根
- 八楞麻
- 大田基黄
- 花榈木
- 昆明山海棠
- 牛筋
- 山郎木叶
- 万年青叶
- 锡矿
- 兴安升麻
- 壮筋草
- 鲢鱼
- 狼紫草
- 罗汉松叶
- 灰藋子
- 裂蹄
- 黄蜀葵根
- 棱叶韭
- 蓝猪耳
- 红丝线
- 罗浮柿
- 鲤鱼肠
- 落地荷花
- 灵砂
- 芦荟根
- 莲叶橐吾
- 白蔻
- 催吐萝芙木
- 栾犀
- 大戟
- 赤杨
- 黄背草苗
- 琉璃草根
- 簕苋菜
- 白鲜皮
- 五色梅花
- 白草根
- 楼梯草根
- 榔榆茎叶
- 镰片假毛蕨
- 对叶散花
- 玉簪
- 苦苣
- 荷苞花根
- 山皂角
- 酸水草
- 向日葵花盘
- 蜡瓣花根
- 黄花菜
- 南方荚蒾
- 九头狮子草
- 乌骨藤
- 繁缕
- 郁金
- 单花金丝桃
- 除虫菊
- 枸骨树皮
- 美人蕉根
- 黄芩子
- 木贼
- 细叶藁本
- 香樟
- 齿叶泥花草
- 簕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