鳝鱼骨
《中华本草》:鳝鱼骨
拼音注音
Shàn Yú Gǔ
别名
鳝骨
英文名
Finless eel bone, Ricefield eel bone
出处
出自《本经逢原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合鳃科动物黄鳝的血液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nopterus albus (Zuiew)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捕捉。捕后,去肉取骨,晒干。
原形态
黄鳝,体细长,呈蛇形,向后渐侧扁,尾部尖细。头圆,吻端尖,唇颇发达,下唇尤其肥厚。上下颌及腭骨上部有细齿。眼小,为一薄腊所覆盖。两处鼻孔在腹陪合为一,呈“V”字形。体无鳞。无胸腹鳍,背、臀鳍退化仅留低皮褶,无软刺,都与尾鳍相联合。体色微黄或橙黄,全体满布黑色小点,腹部灰白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为底层生活的鱼类,喜栖息于河道、湖泊、沟渠及稻田中有性逆转现象。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,捕食各种小动物。资源分布:除西北地区及东北北部外,各地均有分布。
性味
咸;甘;凉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流火;风热痘毒;臁疮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烧炭研末;麻油调涂,或敷贴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经逢原》:烧灰,香油调涂流火。2.《本草再新》:治凤热痘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鳝鱼骨
拼音注音
Shàn Yú Gǔ
别名
鳝骨(《医林纂要》)。
出处
《本经逢原》
来源
为鳝科动物黄鳝的骨骼。
功能主治
①《本经逢原》:"烧灰,香油调涂流火。"
②《本草再新》:"治风热痘毒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萹蓄
- 郁李根
- 毛木树
- 树救主
- 水梨藤
- 麻油
- 红车轴草
- 藏鮡肉
- 蒙莸
- 矩形叶鼠刺
- 红毛对筋草
- 酸枣仁
- 七叶莲
- 紫玉簪根
- 山杨柳
- 黄缅桂果
- 剑麻
- 鱵鱼
- 乌奴龙胆
- 大人血七
- 金金棒
- 五色梅叶
- 鄂西粗筒苣苔
- 龙鳞草
- 金剪刀
- 滴水珠
- 海雹菜
- 萆薢
- 綟木
- 山稔根
- 马交儿
- 巴掌草
- 狨
- 黄芦木
- 平地木
- 马刀
- 猪毛参
- 玉簪
- 黄栌枝叶
- 密花角蒿
- 羊肌藤
- 喉痧药
- (鱼彭)鱼鳃
- 白花杆
- 菰米
- 冰
- 腐沫
- 野粟
- 古柯
- 菟丝
- 鲤鱼
- 玉米
- 莺
- 獭骨
- 谷木
- 羽萼
- 桤木
- 苜蓿
- 谷芽
- 大叶花椒茎叶
- 毛桤
- 猫花
- 虎膏
- 紫菀
- 藕粉
- 椿叶
- 四川澄茄子
- 椿皮
- 瓦松
- 雉脑
- 黄山五叶参
- 岩枇杷
- 屎咕咕
- 栀子叶
- 长叶山竹子
- 偏叶白齿藓
- 长叶珊瑚果
- 针叶火绒草
- 角翅卫矛根
- 二歧根莲花根
- 二裂叶委陵菜
- 紫硇砂
- 东北羊角芹
- 浙江过路黄
- 万丈深茎叶
- 阿尔泰扭藿香
- 油柑叶
- 人乳汁
- 四方蒿
- 无花果
- 核桃楸
- 黑石耳
- 罗平蓟
- 鹅掌楸
- 牛肝菌
- 豪猪肉
- 鸡血藤
- 水白蜡
- 类梧桐
- 蜈蚣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