鲨鱼骨
《中华本草》:鲨鱼骨
拼音注音
Shā Yú Gǔ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真鲨、科动物阔口真鲨或其他鲨鱼的骨骼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charhinus latistomus Fang et Wang采收和储藏:捕得后,去肉取骨,洗净,晾干。
原形态
阔口真鲨,体纺锤形。一般长达1m。头宽扁。吻突出,前端钝圆,背视弧形。眼圆形,瞬膜发达。鼻孔宽大,斜侧位。前鼻瓣后部具一小三角形突出,后鼻瓣不分化。口长约为口宽的1/2。唇褐短小,上颌牙宽扁三角形,下颌牙较狭而直,牙边缘均具细锯齿。/喷水孔消失。鳃孔5个。背鳍2个,第1背鳍颇大,起点与胸鳍基底后端相对。第2背鳍小,等于臀鳍,起点与臀鳍起点相对。胸鳍近镰状,后缘凹入。腹鳍比第2背鳍稍大,近方形,位于两背鳍间中部下方。尾鳍宽长,超过头长,下叶前部呈三角形突出。后部有一缺刻。体青褐色或灰褐色,腹面白色,各鳍灰褐色,后缘色较淡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暖温性近海。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东海和黄海。
药理作用
1.抗肿瘤作用,鲨鱼软骨提取物中含有1种血管生成抑制因子,它能抑制新生血管形成,通过阻止肿瘤周围毛细血管生长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。2.抗凝血作用,利用姥鲨软骨中分离提取的鲨鱼骨粘多糖给家兔静注,可使凝血时间、凝血酶原时间、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均处长。对纤维蛋白原含量、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影响,表明鲨鱼骨多糖具有抗凝血活酶样作用和抗凝血酶样作用,其作用机制与肝素相似。3.抗血栓作用,从姥鲨鱼软骨提取的酸性粘多糖给大鼠腹腔注射12.5mg/kg、5mg/kg、25mg/kg、50mg/kg,可显着抑制体外血栓形成;家兔静注12mg/kg、24mg/kg可显着抑制体内血栓形成。
性味
味咸;性平
功能主治
祛风湿;止痛;止泻。主风湿性关节炎;头痛;腹泻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适量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蜀五加
- 三丫苦叶
- 山羊肝
- 九牛力
- 水马桑
- 三叉苦
- 鼠
- 马皮
- 水虾草根
- 百舌鸟
- 紫楠
- 蝌蚪
- 粉藜
- 地筋
- 水虾草
- 蛇婆子
- 锁阳
- 酸枣仁
- 豌豆七
- 鼠矢枣
- 蛇藤
- 岩泽兰
- 荜茇根
- 贴骨散
- 沙斑鸡
- 灯台树
- 阔齿兔唇花
- 白檀根
- 绿萼梅
- 苦参
- 飞蛾七
- 玳瑁
- 萹蓄
- 鸨油
- 棕榈
- 顺江木
- 水蔓青
- 沙七
- 腊雪
- 梧桐
- 水黄
- 山矾根
- 蛇尾草
- 矮卫矛
- 羊须
- 鼠舌草
- 鼠李
- 野扁豆
- 刷把草
- 水鳖
- 沙旋复花
- 家白蚁
- 沙松果
- 山胡椒根
- 三爪金龙
- 酸枣肉
- 山扁豆
- 沙前胡
- 沙苑子
- 蛇胆草
- 蛇见怕
- 水金凤
- 山桃树皮
- 珊瑚藻
- 蛇菰
- 水伤药
- 三蕊草
- 盐肤子
- 山楂
- 郁金
- 蛇莓
- 山竹子
- 烧伤藤
- 双参
- 桉叶
- 水麻
- 鲨鱼肉
- 赛葵
- 生姜皮
- 奶浆木
- 麝香草
- 蛇根木
- 酸藤木
- 山狸子肉
- 蛇根草
- 山脚麻
- 蛇婆
- 生等[藏药名]
- 炮姜
- 三棱
- 酸叶胶藤
- 韶子
- 首乌藤
- 山棘豆
- 豪猪肉
- 麝肉
- 鼠尾粟
- 鲨鱼皮
- 酸角
- 水香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