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梢蛇
《中国药典》:乌梢蛇
拼音注音
Wū Shāo Shé
别名
乌蛇、乌花蛇、剑脊蛇、黑风蛇、黄风蛇、剑脊乌梢蛇
英文名
ZAOCYS
来源
本品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(Cantor)的干燥体。多于夏、秋二季捕捉,剖开蛇腹或先剥去蛇皮留头尾,除去内脏,盘成圆盘状,干燥。
形状
本品呈圆盘状,盘径约16cm。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,密被菱形鳞片;背鳞行数成双,背中央2~4行鳞片强烈起棱,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。头盘在中间,扁圆形,眼大而下凹陷,有光泽。上唇鳞8枚,第4、5枚入眶,颊鳞1枚,眼前下鳞1枚,较小,眼后鳞2枚。脊部高耸成屋脊状。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,脊肌肉厚,黄白色或淡棕色,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。尾部渐细而长。尾下鳞双行。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鳞,中段较光滑。气腥,味淡。
性味
甘,平。
炮制
[b]乌梢蛇肉[/b]:去头及鳞片后,用黄酒闷透,除去皮骨,干燥。
[b]酒(炙)乌梢蛇[/b]:取净乌梢蛇段,照酒炙法(附录Ⅱ D)炒干。每100kg乌梢蛇 ,用黄洒20kg。
归经
归肝经。
功能主治
祛风,通络,止痉。用于风湿顽痹,麻木拘挛,中风口眼歪斜,半身不遂,抽搐痉挛,破伤风,麻风疥癣,瘰疬恶疮。
用法用量
9~12g。
贮藏
置干燥处,防霉,防蛀。
备注
(1)功效与白花蛇相近而药力较弱。
摘录
《中国药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柳根
- 花叶子
- 阿尔太多榔菊
- 猪獠参
- 麻口皮子药
- 木姜花
- 乌口树
- 青叶胆
- 楸木皮
- 凤凰衣
- 地沙
- 密蒙花
- 麻雀脑
- 马蹄金
- 人参芦
- 鹿肾
- 茄稞虫
- 胡黄连
- 金环蛇
- 还阳草根
- 土大黄
- 齿叶泥花草
- 皂角刺
- 黄细辛
- 短柄菝葜
- 强威生草
- 大花剪秋罗
- 玛瑙
- 牛膝
- 川滇桤木
- 白暨豚
- 紫柚木
- 点地梅
- 蒲葵根
- 酒瓶花
- 三枝枪
- 狗娃花
- 赶风柴
- 半边山
- 夜花藤
- 刺竹笋
- 虎尾轮根
- 黄花地桃花
- 七叶莲
- 香根芹根
- 峨屏草
- 飞天蠄蟧
- 马缨花
- 白降丹
- 祁连山圆柏
- 鸡冠参
- 芫荽茎
- 过山蕨
- 苏合香
- 鲨鱼皮
- 阴香皮
- 蟾蜍
- 小朝天罐
- 甜根子草
- 苦葛根
- 扇蕨
- 边缘鳞盖蕨
- 知风草
- 兰花叶
- 狸尾草
- 红花栝楼
- 野兔骨
- 白沙虫药
- 大昏头鸡
- 牛嗓管
- 毛贯众
- 朱砂草
- 青皮树
- 山花生
- 牛角瓜
- 斜叶榕叶
- 烟筒花
- 詹糖香
- 红毛叶马蹄香
- 狼把草根
- 小泡通树
- 白花藤
- 柳叶菜花
- 八楞麻
- 桑螵蛸
- 慈竹茹
- 毛冬瓜根
- 尖连蕊茶根
- 华凤仙
- 线叶金鸡菊
- 熊掌
- 冬瓜子
- 扶桑根
- 迎山红
- 华清香藤
- 石风丹
- 土白蔹
- 地皮风
- 黄石脂
- 毛叶石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