滇白药子
《中华本草》:滇白药子
拼音注音
Diān Bái Yào Zǐ
别名
白药子、马蹄细辛、毛狗苔、毛芋头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薯蓣科植物毛芋头薯蓣的块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oscorea kamoonensis Kunth [D.kamoonensis Kunth var.straminea Prain et Burkill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除去茎叶及须根,洗净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毛芋头薯蓣 缠绕草质藤本。块茎通常近卵圆形,外皮有细长须根。茎左旋,幼时密被棕褐色短柔毛,老时渐变疏毛。掌状复叶有长柄;小叶3-5,叶片椭圆形至披针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,有时最外侧的小叶片为斜卵状椭圆形,长2-14cm,宽1-5cm,先端渐尖,全缘,两面疏被贴伏柔毛;叶腋内常有肉质球形珠芽(零余子),表面具柔毛,落地后能生新株。花序轴、小苞片、花被外面均密被棕褐色或淡黄色短柔毛;雄花序为总状或圆锥状花序,腋生,雄花有短梗,小苞片2,其中1个先端尾状尖,雄蕊6,能育雄蕊3;雌花序为穗状,1-2个腋生,雌花子房密被柔毛。蒴果三棱状长圆形,长1.5-2cm,宽达Icm,疏破短柔毛;种子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顶部,种翅向基部伸长。花期7-9月,果期9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2900m的山沟、林绿、路分或次生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甘;微苦;平
归经
牌;肺;肾经
功能主治
补脾益肾;敛肺止咳;解毒消肿。主脾虚便溏;肾虚阳痿;遗精;白带;虚劳久咳;缺乳;无名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;或泡酒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灰锤
- 拐芹
- 老鼠竻
- 海雹菜
- 金线风
- 漏芦
- 鲎肉
- 黑点草
- 黄荆子
- 红皮云杉
- 石黄连
- 小青藤
- 半蒴苣苔
- 光棍草
- 山棯根
- 滇瓦花
- 黄茅
- 水松球果
- 菠萝皮
- 黄屈花
- 新木姜子
- 和筋草
- 滇白药子
- 东北红豆杉
- 驴断肠
- 大麻漆
- 连翘根
- 红根草
- 黑大豆皮
- 水接骨丹
- 水朝阳花
- 川层草
- 斑叶兰
- 畲山羊奶子
- 乌鱼刺
- 五色梅根
- 新疆藜芦
- 清香桂
- 前胡
- 黄瘤孢
- 黄藤叶
- 石榴叶
- 五叶薯
- 当归藤
- 黄瓜霜
- 山萝花
- 六曲
- 缬草
- 篱栏子
- 美丽桐
- 五倍子
- 石南
- 滚龙草
- 榧子
- 小金樱
- 黄羊油
- 竹节草
- 小地扭
- 铅灰
- 红活麻
- 乌蛇膏
- 待宵草
- 关白附子
- 红楠
- 血当归
- 莿(木冬)
- 黄杨木叶
- 丁香树皮
- 荷叶金钱
- 制何首乌
- 小豆柴
- 红小麻
- 黄荆沥
- 黄缅桂果
- 红叶甘橿
- 黄花獐牙菜
- 挂兰
- 鹤草芽
- 光叶水苏
- 罗伞树
- 水线草
- 红土子皮
- 狗乳汁
- 根辣
- 西藏凹乳芹根
- 黑蒴
- 广东升麻
- 黄牛茶
- 石龙芮子
- 毛叶三条筋
- 淡竹壳
- 糙苏
- 对叉疔药
- 小白棉
- 禾叶毛兰
- 黄皮叶
- 小雪人参
- 滑叶木通
- 豨莶果
- 了哥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