滇南冠唇花
《中华本草》:滇南冠唇花
拼音注音
Diān Nán Guàn Chún Huā
别名
野藿香、香薷、藿香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滇南冠唇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crotoena patchouli(C.B.Clarke)C.Y.Wu et Hsuan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全草,晒干。
原形态
滇南冠唇花,直立草本,高1-2m。茎四棱形,被平展柔毛及倒伏小绒毛回去对生;叶柄长1.5-4cm,被糙伏毛;叶片三角状卵形,长2.5-9cm,宽2-7.5cm,先端急尖状长尖,基部阔楔形或近心形,边缘具粗锯齿,两面均被糙伏毛。二歧聚伞花序腋生,或组成顶生圆锥花序;苞片小,线形,长约2-3mm;花萼钟形,长约3mm,外面密被腺毛,萼齿5,近相等,果时恭敬经萼增大;恭敬经冠紫色或褐色,长约1.5cm,无毛,上唇盔状,顶端微凹,下唇略短,先端3裂,中裂片狭舌形,侧裂片卵圆形;雄蕊4,近于等长,几不外露,花药2室;子房4裂,无毛,花柱无毛,柱头不相等2浅裂;花盘边缘微有起伏。小坚果卵圆状三棱形,黑褐色。花期10月-翌年2月,果期12月至翌年3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60-2000m的空旷草坡上、林下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西南部、中部和南部。
性味
味辛;性微温
功能主治
发表解暑;化湿和中。主风寒感冒;咳喘气急;夏月感寒饮冷;头痛胸闷;腹痛吐泻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藏山药
- 红背酸藤
- 木蜡树叶
- 杯苋根
- 草玉梅
- 红线麻
- 水红木根
- 棒棒草
- 莸
- 蓍草
- 半边旗
- 落葵花
- 石吊兰
- 铃茵陈
- 玄参
- 阴蚼
- 独脚蟾蜍
- 三裂叶犁头尖
- 砂仁花
- 刺玫花
- 省藤
- 营实
- 褐带环口螺
- 老虎姜
- 红花菜
- 芸苔子
- 紫背金盘草
- 石上铁角蕨
- 水团花根
- 一碗水
- 浮小麦
- 红薯细辛
- 曲枝假蓝
- 大一枝箭
- 沙棘豆
- 杏树根
- 咸秋石
- 扁樱桃
- 槐耳
- 野荞麦
- 倒提壶
- 萱草嫩苗
- 大叶桉叶
- 毛大丁草根
- 苋实
- 木通根
- 雁来红
- 银叶树
- 荫风轮
- 红花刺参
- 虎掌南星
- 野苋菜
- 红筷子
- 毛叶黄药
- 大叶白纸扇
- 虾
- 土色牛肝菌
- 天脚板果
- 苏合香
- 柳杉
- 母猪藤根
- 深山酢浆草
- 算盘子
- 羊角拗
- 布荆
- 满树星
- 天脚板根
- 羊心
- 水椎木
- 野花椒
- 土藁本
- 草原老鹳草
- 细锥香茶菜
- 芦荟根
- 金背枇杷花
- 美丽兔尾草
- 继木[檵木]
- 马醉木
- 栓皮栎
- 羊七莲
- 水苦荬根
- 华南桦
- 七叶仔
- 花红叶
- 榆树
- 青江藤
- 木通七叶莲
- 大白杜鹃
- 羊肾
- 杏枝
- 南天仙子
- 湿鼠曲草
- 肋柱花
- 扒地蜈蚣
- 石灰
- 台湾榕
- 疏叶当归
- 朱蕉
- 石花
- 羊毛绒球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