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水苋
《中华本草》:耳水苋
拼音注音
ěr Shuǐ Xiàn
别名
金桃仔、大仙桃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千屈菜科植物耳基水苋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mmannia arenaria H.B.K[A. auriculata Willd. A. auriculata Willd.var. arenaria Koehne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切碎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草本,直立,无毛,高15-60cm。茎少分枝,上部通常4棱或略具狭翅。叶对生,无柄;叶片膜质,狭针形或长国1.5-7.5cm,宽3-15mm,先端渐尖或稍急尖,基部扩大,多少呈心状耳形,半抱茎;中脉在叶上面平坦,在下面稍凸起,侧脉不明显。聚伞花序腋生,通常有花3朵,多可到15朵;总花梗长约5mm,花梗极短,长约1-2mm;苞片2枚,线形,长1。5mm小苞片鳞片状;萼筒钟形,长1.5-2mm,最初基部狭,结实时的半球形,略有明显棱4-8,裂齿4,阔三角形;花瓣4,紫色或白色,近圆形,早落,有时无花瓣;雄蕊4-8,约一半凸出萼裂片之上;子房球形,长约1mm,花柱与子房等长或更长。蒴果扁球形,成熟时约1/3凸出于萼之外,紫红色,直径2-3.5mm,成不规则周裂。种子小,半椭圆形,扁压。花期8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喜生于水稻田中及潮湿的地方,不常见种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洒北、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河南、湖北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淡;性平
归经
归脾;膀胱经
功能主治
健脾利湿;行气散瘀。主脾虚厌食;胸膈满闷;急慢性膀胱炎;妇女带下;跌打瘀肿作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2-24g,鲜品可用至30g;或泡酒。
注意
孕妇禁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耳水苋
别名
水旱莲
来源
千屈菜科耳水苋Ammannia auriculata Willd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长江流域各地。
功能主治
治急、慢性膀胱炎,白带过多。
用法用量
4~8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饿蚂蝗
- 滇白药子
- 乌桕根皮
- 凤尾茶
- 五倍子
- 滇丹参
- 凤冠草
- 乌口树
- 乌榄叶
- 滇常山花
- 二叶舞鹤草
- 二色内风消
- 乌棒子
- 伏牛花
- 独一味
- 万寿菊花
- 鄂西粗筒苣苔
- 滇山茶
- 独脚金
- 乌梅
- 杜梨
- 滇列当
- 分筋草
- 灯笼花
- 点头菊
- 鹅胆
- 鹗骨
- 滇五味
- 滇瓦花
- 凤尾蕉花
- 吴萸叶五加
- 无名木皮
- 鹅骨梢
- 扶桑金星蕨
- 麻柳果
- 万年蒿
- 鹅脚木叶
- 淡竹笋
- 鹅观草
- 黄背草苗
- 扶桑
- 发痧藤
- 发菜
- 峨眉香科
- 鄂豆根
- 威灵仙叶
- 淡竹壳
- 万年青根
- 无花果
- 独脚柑
- 万年青
- 倒心叶桃叶珊瑚
- 二叶舌唇兰
- 峨眉耳蕨
- 乌柳
- 峨参叶
- 淡豆豉
- 滇南千里光
- 乌奴龙胆
- 大叶云实
- 大麻叶佩兰
- 对叶豆
- 大唇香科科
- 大苞甲跖草
- 大九节铃
- 大风子油
- 大黑头草
- 对叶四块瓦
- 大叶狼豆柴叶
- 对叶林根
- 对叶草
- 大果巴戟
- 大果琉璃草
- 鹅首马先蒿
- 大蛇药
- 滇高良姜
- 凤尾蕉叶
- 凤尾贯众
- 凤尾猪鬃草
- 滇瑞香
- 分心木
- 灯台树果
- 栗叶
- 伏毛山豆根
- 峨屏草
- 凤尾铁角蕨
- 乌鸡骟
- 灯笼草
- 滇鸡骨常山
- 乌当归
- 峨眉黄芩
- 滇常山
- 滴水珠
- 鹅肠菜
- 凤尾七
- 淡味当药
- 凤仙根
- 滇丁香
- 鹅血
- 匐地风毛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