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当归
《中华本草》:乌当归
拼音注音
Wū Dānɡ Guī
别名
岩当归、差风、光头差风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金山当归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gelica ualida Diels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未开花前采挖,洗净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-60cm。根圆椎形,长8-15cm,径0.8-2cm,黑褐以至黄棕色,外皮易剥脱。茎单生,稍带紫色,有细沟纹,光滑无毛,仅上部被细短毛。基生叶三出甙二回羽状复叶;叶柄长达20cm。茎生叶一至二回三出式羽状复叶,叶片轮廓为宽卵形,长10-20cm,宽11-17cm;叶柄长5-8cm,基部膨大成管状叶鞘,半抱茎,鞘部开口,背面密生柔毛,茎顶部叶简化成鞘状,顶端有3深裂的小叶片;末回裂片长圆形,近革质,有光泽,先端渐尖至长尖,基部钝圆,通常1-2深裂,边缘有圆钝浅齿,两面沿叶脉密被刚毛。复伞形花序直径达15cm;花序梗长2-6cm;总苞片1-3,早落;伞辐25-55;小总苞片8-10,钻形,有缘毛;小伞形花序有花30-40;花白色,无萼齿;花瓣倒心形,基部渐狭,先端内凹。果实椭圆形,长4-5mm,宽2-3mm,侧棱狭翅状,背棱线形,隆起,分生果棱槽内有油管1,合生面有油管4。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阴湿山坡草丛及石缝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南部地区。
性味
味微甘;辛;性温
功能主治
补血;活血;调经。主血虚体弱;月经不调;痛经;崩漏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尖子木
- 蔓荆子
- 秋海棠果
- 松节油
- 水飞蓟
- 白桂
- 万年柏
- 黄海葵
- 海南三七
- 大红袍
- 乌苏里鼠李树皮
- 银南星
- 桃耳七
- 小麦麸
- 黄囊杓兰
- 假苦瓜
- 毛叶兔耳风
- 土细辛
- 斑鸠占叶
- 川黔鸭脚木
- 虾壳钱
- 剪夏罗根
- 东北鼢鼠
- 小柿子叶
- 黑草
- 大田基黄
- 梅叶
- 可爱花
- 血当归
- 博落回
- 亮菌
- 羊血
- 野棕
- 小果栀子
- 酒
- 糙叶千里光
- 五气朝阳草
- 川山橙果
- 螃蟹七
- 降真香
- 倒地铃
- 粘鱼须
- 轮叶棘豆
- 棕树根
- 对叶油麻叶
- 青藤
- 女儿茶
- 野灯草
- 雉
- 白果叶
- 葛叶
- 蚍子草
- 麻油
- 紫背金盘草
- 鹊豆
- 九节风
- 柳兰叶风毛菊
- 草柏枝
- 头花杜鹃
- 黄心果
- 狭叶香茶菜
- 五色梅花
- 吴茱萸叶
- 五指茄
- 乌蛇
- 午香草
- 吴茱萸根
- 乌骨鸡
- 午时花
- 弯管花
- 五月霜
- 五爪金龙花
- 五裂槭
- 五爪金龙
- 五转七
- 五味子
- 乌毛蕨贯众
- 乌榄根
- 乌藨连
- 五蕊梅
- 五角叶葡萄
- 五香血藤
- 乌药
- 五代同堂
- 五味藤
- 乌药子
- 乌骨麻
- 五叶薯
- 乌泡刺
- 乌蛇胆
- 五蕊寄生
- 吴萸叶五加
- 乌药花
- 五色梅
- 乌骚风
- 威灵仙叶
- 尾叶山柑
- 乌豆根
- 五叶藤
- 五爪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