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转七
《中华本草》:五转七
拼音注音
Wǔ Zhuǎn Qī
别名
大对月草、包谷陀子、包谷花、钻子七、阴阳扇、通天七、大对叶草、大红参、猫眼睛、老鸦爪子、野鸡果
英文名
all-grass of himalayan Horsegentian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忍冬科植物穿心莛子藨的带根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osteum himalayanum Wall. [T. jargesii Franch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穿心莛子藨 多年生草本,茎高40-60cm。密被刺刚毛和腺毛。叶5-7对,相对之叶基部合生,茎贯穿其中,倒卵状椭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,长8-16cm,宽5-10cm,先端急尖或锐尖,上面被长刚毛,下面脉上毛较密,并夹杂腺毛。穗状花序顶生,可多至5轮,每轮有6朵花,系由2对生无总梗的聚伞花序组成;萼筒长约5mm,具腺毛或短刺刚毛,萼齿5,微小,萼赂与萼齿间缢缩;花冠黄绿色,筒内紫褐色,长约1.6cm,外肯腺毛,筒基部弯曲,一则膨大成囊,裂片二唇形,上4下1;雄蕊5,着生于花冠筒中部,短于花冠,有遥毛和刺刚毛。核3粒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800-4100m的林下或高山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和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归经
归肝;脾经
功能主治
利水消肿;活调经。主水肿;小便不利;月经不调;劳伤疼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0g,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《陕西中草药》:“内服此药时禁忌烟、酒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五转七
拼音注音
Wǔ Zhuǎn Qī
别名
阴阳扇、包谷陀子、通天七
来源
忍冬科莛子藨属植物穿心莛子藨Triosteum himalayanum Wall.[T. fargesii Franch.],以带根全草入药。夏秋采挖,洗净晒干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利尿消肿,活血调经。用于水肿,小便不利,月经不调。
用法用量
2~3钱。
注意
内服时,禁忌烟、酒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五转七
拼音注音
Wǔ Zhuǎn Qī
别名
大对月草、包谷陀子、钻子七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忍冬科植物穿心莛子藨的全株。秋季采挖带根全草,去掉有虫者,洗净,晒干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,全体被粗毛。根粗壮,圆锥形,分叉,暗褐色。茎直立,单生。叶对生,无柄,基部愈合为一体,而茎贯穿中心;叶倒卵形,长10~20厘米,宽6~13厘米,先端钝或急尖,全缘或呈波状。穗状花序顶生;花淡紫色;萼管卵形,裂片5,宿存;花冠狭漏斗状,裂片5,不等;雄蕊5,花药内藏;子房下位。浆果卵形;具种子3粒。
生境分布
生于林下。分布陕西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味苫,性寒。
功能主治
利尿消肿,调经活血。治小便不通。浮肿,月经不调,劳伤疼痛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树跌打
- 南天竹梗
- 蓝胡麻草
- 老鼠吹箫
- 换锦花
- 蒌叶
- 辽东栎壳斗
- 蓝锡莎菊
- 千解草
- 驴阴茎
- 椰子壳
- 广西花点草根
- 粗棕竹根
- 艾虎
- 刺梨
- 龙头节肢蕨
- 鳗鲡鱼膏
- 鹊
- 生藤
- 栗花
- 小槐花
- 石莲子
- 吊兰
- 地精草
- 蟾蜍
- 百蕊草
- 刺瓜米草
- 白苏子油
- 蓑草根
- 白透骨消
- 长果山橙
- 小红蒜
- 刺天茄
- 莲须
- 蓝萼香茶菜
- 海决明
- 白马阴茎
- 密纹薄芝
- 绿萼梅
- 罂粟
- 狗屎花根
- 岩豆藤根
- 镰羽贯众
- 枸骨树皮
- 刺山茶果
- 蒙莸
- 量天尺花
- 罗汉松实
- 芦莉草叶
- 杨梅根
- 石鮅鱼
- 大烟锅草
- 小石蝴蝶
- 漏斗菜
- 海南蒟
- 水胡满根
- 小无心菜
- 散血藤
- 黄刺皮
- 轮伞五加
- 腥藤
- 绵参
- 鳖甲
- 白草
- 梗通草
- 黄花夹竹桃叶
- 蓝叶棵
- 蒌蒿
- 牛奶柴
- 芦笋
- 野亚麻
- 小广藤
- 五叶藤
- 叶上珠
- 桐子花
- 地贵草根
- 桔梗
- 栗花灯心草
- 毛蓼
- 桑耳
- 棉花根
- 岩藿香
- 猪蹄甲
- 紫参
- 大叶花椒
- 紫芝
- 柳叶绣球菊
- 红雀珊瑚
- 多苞糙苏
- 六棱菊
- 水栀叶
- 花唐松草
- 毛蜂斗草
- 乌榄叶
- 蚂蚁花根
- 水朝阳
- 虎耳草
- 羊胰
- 毛八角枫
- 灯台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