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棕竹根
《中华本草》:粗棕竹根
拼音注音
Cū Zōnɡ Zhú Gē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棕榈科植物粗棕竹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apis robusta Burret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挖出须根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粗棕竹,丛生灌木,高约2m,或更高。茎圆柱形,有节,直径约2cm。叶通常掌状4深裂;叶柄长 15-33cm,两面凸圆;裂片宽披针形至被针形,长20-25cm,宽2.5-4.5cm,具3-4条肋脉,先端短渐尖,具尖出,仅边缘具细锯齿;先端有三角形的小戟突;叶鞘纤维褐色,纤细,交织成整齐的网。花序腋生,长15-25cm,三回分枝,花序轴初时被淡褐色鳞秕;花序梗上的佛焰苞3个,管状,长5-7cm,先端狭三角形,一侧开裂;分枝张开,常又再分枝;花雌雄异株;雌花花萼钟状,先端3齿裂;在花萼与花冠之间的萼基部有一长4mm的狭圆柱体;结果时花冠扁平,3裂,裂片广卵形。果实未见。花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西南部。
性味
味甘;微辛;性平
功能主治
疗伤接骨。主跌打骨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2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艾虎
- 刺梨
- 龙头节肢蕨
- 鳗鲡鱼膏
- 鹊
- 生藤
- 栗花
- 小槐花
- 石莲子
- 吊兰
- 地精草
- 蟾蜍
- 百蕊草
- 刺瓜米草
- 白苏子油
- 蓑草根
- 白透骨消
- 长果山橙
- 小红蒜
- 刺天茄
- 莲须
- 蓝萼香茶菜
- 海决明
- 白马阴茎
- 密纹薄芝
- 绿萼梅
- 罂粟
- 狗屎花根
- 岩豆藤根
- 镰羽贯众
- 枸骨树皮
- 刺山茶果
- 蒙莸
- 量天尺花
- 罗汉松实
- 芦莉草叶
- 杨梅根
- 石鮅鱼
- 大烟锅草
- 小石蝴蝶
- 漏斗菜
- 海南蒟
- 水胡满根
- 小无心菜
- 散血藤
- 黄刺皮
- 轮伞五加
- 腥藤
- 绵参
- 鳖甲
- 白草
- 梗通草
- 黄花夹竹桃叶
- 蓝叶棵
- 蒌蒿
- 牛奶柴
- 芦笋
- 野亚麻
- 小广藤
- 五叶藤
- 叶上珠
- 桐子花
- 地贵草根
- 桔梗
- 栗花灯心草
- 毛蓼
- 桑耳
- 棉花根
- 岩藿香
- 猪蹄甲
- 紫参
- 大叶花椒
- 紫芝
- 柳叶绣球菊
- 红雀珊瑚
- 多苞糙苏
- 六棱菊
- 水栀叶
- 花唐松草
- 毛蜂斗草
- 乌榄叶
- 蚂蚁花根
- 水朝阳
- 虎耳草
- 羊胰
- 毛八角枫
- 灯台树
- 廊茵
- 乳白香青
- 黄花独蒜
- 猪仔笠
- 小盘木
- 多头苦荬
- 青蛙胆
- 白龙头
- 白子菜
- 三叉虎根
- 土牡蛎
- 芒叶小米草
- 蚕茧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