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棕竹根
《中华本草》:粗棕竹根
拼音注音
Cū Zōnɡ Zhú Gē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棕榈科植物粗棕竹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apis robusta Burret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挖出须根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粗棕竹,丛生灌木,高约2m,或更高。茎圆柱形,有节,直径约2cm。叶通常掌状4深裂;叶柄长 15-33cm,两面凸圆;裂片宽披针形至被针形,长20-25cm,宽2.5-4.5cm,具3-4条肋脉,先端短渐尖,具尖出,仅边缘具细锯齿;先端有三角形的小戟突;叶鞘纤维褐色,纤细,交织成整齐的网。花序腋生,长15-25cm,三回分枝,花序轴初时被淡褐色鳞秕;花序梗上的佛焰苞3个,管状,长5-7cm,先端狭三角形,一侧开裂;分枝张开,常又再分枝;花雌雄异株;雌花花萼钟状,先端3齿裂;在花萼与花冠之间的萼基部有一长4mm的狭圆柱体;结果时花冠扁平,3裂,裂片广卵形。果实未见。花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西南部。
性味
味甘;微辛;性平
功能主治
疗伤接骨。主跌打骨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2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茜草
- 白金古榄
- 小黄连刺
- 大过路黄
- 鸡血七
- 一枝黄花
- 薯莨
- 益母草
- 滇瓦花
- 飞蛾树
- 东北羊角芹
- 小麦麸
- 鳖甲胶
- 锥栗
- 白狼毒
- 小山稔
- 茵陈蒿
- 山刺柏
- 大麦奴
- 六轴子
- 毛葡萄叶
- 鳑魮鱼
- 水伤药
- 山药
- 甜杏仁
- 落花生油
- 光叶海桐根
- 藤杜仲
- 金线草根
- 野菱
- 栗毛球
- 地绵绵
- 澜江百合
- 小草
- 山大颜
- 苦楝子
- 狗爪豆
- 走马胎叶
- 铜罗伞
- 干檀香根
- 牛胞衣
- 锯鲨卵
- 天仙果
- 细轴荛花
- 莨菪根
- 四棱杆
- 复叶葡萄叶
- 豌豆
- 向日葵花
- 小杉藻
- 天蓬草
- 玉米黑霉
- 龙胆地丁
- 广东金钱草
- 草龙
- 红花龙胆
- 辟汗草
- 千打锤
- 华南桦
- 对叶林
- 西南金刚藤
- 慈竹茹
- 朝天罐
- 爬地卷柏
- 叶子花
- 蚕豆荚壳
- 锯鲨翅
- 苦蘵果实
- 巴豆叶
- 蚱蝉
- 重楼
- 绣线菊
- 香面叶
- 酸藤果
- 皱叶子
- 黄花獐牙菜
- 白毛夏枯草
- 密花树
- 大百解薯
- 胡麻花
- 决明子
- 林背子
- 止咳菊
- 蟹壳
- 三叶崖爬藤
- 貒骨
- 百里香叶杜鹃
- 九节风
- 鹿靥
- 大良姜
- 金丝猴
- 黄河裸裂尻鱼
- 孔公孽
- 乌蛇胆
- 华东瓶蕨
- 六月雪
- 合子草
- 杏花
- 田旋花
- 单刀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