蛏壳
《*辞典》:蛏壳
拼音注音
Chēnɡ Ké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来源
为竹蛏科动物缢蛏的壳。
功能主治
①《纲目拾遗》:"治喉风急痹。"
②《泉州本草》:"治胃病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煅存性研末入散剂。外用:研末调敷或吹喉。
复方
治咽喉一切急症:蛏壳置瓦上,日晒夜露,经年取下,色白如雪,捣细,水漂净,末,晒干,同冰片吹喉。(《万选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蛏壳
拼音注音
Chēnɡ Ké
别名
蛏子壳
英文名
Razor clam shell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竹蛏科动物缢蛏一筹莫展竹蛏、大竹蛏、细长竹蛏等的贝壳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Sinonwvacula constricta(Lamarch)2.Solen gouldii Conrad3.Solen grandis Dunker4.Solen gracilis Phlippi采收和储藏:捕得后,洗净泥沙,去肉收集贝壳,晒干。
原形态
1.缢蛏,贝壳长圆柱形,薄而脆,几半透明,一般壳长40-85mm,高约为长的1/3,宽为长的1/5-1/4。壳顶略靠背缘前端,约壳长的1/3处。背腹缘近平行,前后端稍圆,两壳关闭时前端开口。于壳顶稍后有棕黑色的纺锤状韧带,短而突出。自壳顶起斜向腹缘的中央部有一条凹沟,故名缢蛏。壳表被有一层黄绿色壳皮,顶部壳皮常脱落而呈白色。生长线明显。壳内面白色,壳顶下面有与壳表斜沟相应的隆起。铰合部小,左壳具3枚主齿,中央1枚较强大,分叉;右壳具2枚主齿,前面1枚与壳面垂直,后面1枚向后倾斜。外套痕显着,外套窦宽、深,前端呈圆形。闭壳肌痕三角形,前痕较小;后痕较大。足部发达,两侧扁,呈斧状,尖端平,形成一椭圆形的跖面。水管2条,长而分开,末端均有触手。2.长竹蛏,贝壳窄而长,质脆薄,一般壳长50-120mm,长为高的6-7倍。壳顶位于壳的最前端,不突出,两壳包合呈竹筒状,前后端开口。壳前缘呈截形,略倾斜;后端稍圆,背腹缘直,或腹缘中部微凹,相互平行。外韧带黄褐色,狭长,约为壳长的1/5。壳面有黄褐色壳皮,光滑。生长线细匀,自前缘始似与腹缘平行;近背缘处呈下垂弧形,后端有时成褐襞。壳内面白色或淡黄色。铰合部小,每壳各有主齿1枚。外套痕极细长,与韧带几相等;后闭壳骨痕呈弓形。足发达,细长,呈柱状。3.大竹蛏,贝壳呈竹筒状,质薄脆,一般壳长72-140mm,长为高的4-5倍。与长竹蛏大同小异。壳表面凸,被黄褐色壳皮。腹缘及后端壳皮向壳蛤包卷。生长线明显,有时有淡红色的彩色带。壳内面白色或稍带淡红紫色。各肌痕明显,前闭壳肌痕长形;后闭壳肌痕略呈三角形,足发达,前端尖,左右扁。水管短而粗。两小管愈合,由若干环节组成,末端有触手。4.细长竹蛏,贝壳较细长,质极薄脆,一般壳长65-124mm,长为高的6-12倍,壳表被褐绿色壳皮,并具深色条纹数条。生长线与壳背缘几乎垂直。壳表对角线不达贝壳的最末端边缘。余与长竹蛏近似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喜栖息于盐度较低的河口附近或有少量淡水流入的内湾,埋栖于中、低潮区软泥沙滩,一般潜入深度为100-200mm。主要以硅藻为食料。雌雄异体,繁殖期为8-11月。2.生活于潮间带中、下区至浅海的沙质海底。埋栖深度200-300mm。雌雄异体,春、夏季之交流电繁殖。3.生活于潮间带中、下区和浅海的泥沙滩,埋栖深度300-500mm,洞穴斜,与地面约成70°-80°角。4.生活于潮间带中、下区及浅海泥沙滩,埋栖深度约300mm。资源分布:1.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,浙江、福建等地已人工养殖。2.我国南冯沿海均有分布。3.我国沿海均有分布。4.我国分布于北部沿海(连云港以北)。
形状
性状鉴别(1)缢蛏壳,贝壳类长方形。壳长40-85mm,壳宽13-26mm。壳顶位于背缘前端约1/3处,背腹缘近于平行,前、后端圆形。外表面生长线明显,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凹的斜沟,被有黄绿色的外皮;内表面白色或淡黄色,铰合部小,右壳具主齿2枚,左壳具主齿3枚,中央1枚大而分叉。质硬而脆。味微咸。[br](2)长竹蛏壳,贝壳长方形。壳长50-120mm,长为壳宽的6-7倍,背腹缘几平行,前端截形,后端圆形。外表面光滑,被有黄褐色外皮,生长线明显,呈弧形;内表面白色或淡黄色,铰合部小,左、右壳各具主齿1枚。质薄脆,易碎。味微咸。[br](3)大竹蛏壳,贝壳长方形。壳长72-140mm,长为宽的4-5倍。背腹缘平行,前端斜截形,后端圆形,有时显淡红色的彩色带;内表面白色或淡红色,铰合部小,左、右壳各具主齿1枚。质薄脆,易碎。气味咸。[br](4)细长竹蛏壳,贝壳长方形,壳长65-124mm,长为宽的6-7倍。背腹缘平行,前、后端均平截。外表面被褐绿色外皮,可见深色纹数条,生长线与壳背缘几呈垂直。内表面白色或淡黄然,铰合部小,左、右壳各具主齿1枚。质薄脆,易碎。味微咸。
性味
味咸;性凉
归经
肺;胃经
功能主治
和胃;消肿。主胃病;咽喉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煅布性研末入散剂,3-6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或吹喉。
复方
治咽喉一切急症: 蛏壳置瓦上,日晒夜露,经年取下,色白如雪,捣细,水漂净,末,晒干,同冰片吹喉。(《万选方》)
各家论述
1.《纲目拾遗》:治喉风急痹。2.《泉州本草》:治胃病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叶天天花
- 佛手柑根
- 金钱参
- 黄鼠狼
- 西藏羊耳兰
- 石碱
- 刚竹
- 大红袍
- 紫木通
- 甘木通
- 光梗丝石竹
- 天王七果实
- 牛尾独活
- 玄明粉
- 菝葜
- 女菀
- 白花坚荚树
- 漆姑草
- 黑面叶根
- 金瓜草
- 浆水
- 尖舌苣苔
- 白花柴
- 凤尾蕉花
- 毛葡萄
- 紫花苣苔
- 广西九里香
- 凤冠草
- 白蒿
- 香胶木根皮
- 大鱼鳅串
- 豹骨
- 老鸦胆根
- 良旺茶
- 土麦冬
- 泽漆
- 沙地柏
- 黄龙须
- 小鱼眼草
- 黑藁本
- 六月雪
- 九节茶
- 土人参
- 鲮鲤
- 降香
- 诃子叶
- 玉米黑粉
- 白螺蛳壳
- 鹤骨
- 甘蔗皮
- 獾骨
- 吉利子树
- 黑皮根
- 紫花一炷香
- 三对节
- 土燕窝泥
- 小龙胆草
- 将军树
- 迭裂黄堇
- 南方六道木
- 紫花络石
- 两头尖
- 细沙虫草
- 大鲵
- 蛞蝓
- 透茎冷水花
- 香血藤
- 黄荆子
- 薜荔果
- 金石斛
- 粪鬼伞
- 鸡嗉子
- 黄花远志
- 大雪上一枝蒿
- 铁锈
- 接骨丹
- 活血丹
- 朱蕉
- 血党
- 防风叶
- 圆叶锦葵
- 曼陀罗子
- 马骝卵
- 厚壳树
- 苦良姜
- 锥连栎
- 贵州落地金钱
- 隔山消
- 独行千里
- 钩石斛
- 姜味草
- 醋糟
- 毛血藤
- 蔓剪草
- 鲜黄连
- 卷耳
- 螳螂跌打
- 肾经草
- 铁线草
- 蝮蛇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