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苞南蛇藤果
《中华本草》:刺苞南蛇藤果
拼音注音
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Guǒ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的果实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
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
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刺南蛇藤 藤状灌木,长达8m。茎枝常有随生根。最外1对芽鳞宿存,呈尖硬钩状刺,常钩附于树上。单叶互生,近膜质,宽卵形或近圆形,长3-5.5cm,宽2-5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,叶缘具硬毛状细齿。聚伞花序腋生1-3花或多花成簇;花单性,淡黄色,5数,萼钟形,5裂;花瓣匙状长圆形;雄花的花丝着生于花盘的边缘,子房退化;雌花的花丝极短,子房3室,花柱柱状,柱头3裂,裂端再深2裂,反折。蒴果球形,黄绿色,3瓣裂。种子3-6颗,暗红色,被橙红色假种皮。花期6月,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旷野、林下、河边及石坡上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山东、浙江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山东、浙江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南蛇藤黄质(celaxanthin)和玉蜀黍黄质(zeaxanthin)。
性味
苦;辛;平
功能主治
宁心安神;活络止痛;解毒消肿。主心悸失眠;筋骨疼痛;腰腿麻木;牙痛;疮疡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2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牛口涎
- 鹿头肉
- 湖北地黄
- 女金芦
- 钗子股
- 景天三七根
- 葱须
- 鬣羚骨
- 蒲蒻
- 羊皮
- 银叶树
- 谷精草
- 香茶菜
- 红毛五加皮
- 槭叶草
- 泽珍珠菜
- 七叶胆
- 山橙叶
- 对叶豆
- 棕榈叶
- 野马追
- 臭苜蓿根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大苦溜溜
- 小年药
- 绒毛桢楠
- 锥螺壳
- 啤酒花
- 骨碎补毛
- 蟒蛇草
- 臭牡丹
- 黄瓜皮
- 旱金莲
- 海人草
- 过岗龙
- 南瓜根
- 白花猪母菜
- 红牛皮菜
- 黄背草果
- 菠萝皮
- 白茎鸦葱
- 棕榈皮
- 菊花
- 蓬蘽
- 丁香露
- 黄杨子
- 竹节香附
- 凉三七
- 庐山楼梯草
- 小金樱子
- 光风轮菜
- 山百足
- 向天蜈蚣
- 大叶桉果
- 草绣球
- 灰藋
- 鼺鼠
- 猴樟果
- 节节茶
- 圆瓣冷水花
- 苦苣苔
- 残槁蔃
- 牛乳
- 岗松根
- 羊蹄暗消
- 白首乌
- 白花灯笼
- 高原点地梅
- 小岩白菜
- 大山黧豆
- 毛木通
- 桑柴灰
- 构菌
- 大叶风沙藤
- 韩信草
- 麦穗七
- 吹风散
- 莸
- 蘡薁根
- 刺竹叶
- 枇杷叶露
- 华细辛
- 虎皮楠
- 海带
- 芋叶
- 木香子
- 桦叶荚蒾
- 芋头花
- 蘡薁藤
- 羊蹄叶
- 羊蹄肉
- 羊靥
- 倒心叶桃叶珊瑚
- 牛角瓜
- 石彭子
- 羊胡髭草
- 刺血红
- 密花草
- 羊屎条花
- 杨梅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