翅果唐松草
《*辞典》:翅果唐松草
拼音注音
Chì Guǒ Tánɡ Sōnɡ Cǎo
别名
猫爪子(《吉林中草药》),红莲(藏名)。
出处
《吉林中草药》
来源
为毛良种植物翅果唐松草的全草或根及根茎。秋季采挖根及根茎,去泥砂,晒干;夏季采全草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约60~150厘米。根茎短,须根黑褐色。茎直立,无毛。叶为3~4回3出复叶;小叶厚草质,广卵状心形至倒卵状楔形,或近圆形,长1.5~2.5厘米,宽1.2~3厘米,3浅裂,浅裂片全缘或具疏粗齿,脉微隆起。复单歧聚伞花序伞房状,具多数分枝;萼片白色或带紫色,宽椭圆形,长3~3.5毫米;无花瓣;雄蕊多数,长6~9毫米,花丝上部倒披针形;心皮6~8,子房具长柄,花柱短。瘦果数枚,倒卵形,有3~4条纵翅,具突尖果嘴。花期6~7月。果期7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林缘、林间草地及河岸灌丛中。分布浙江、山东、河北、内蒙古和东北等地。
性味
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苦,寒。"
归经
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入心、肺、胃经。"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治肺热咳嗽,咽峡炎。
①《吉林中草药》:"清热消炎。治肺热咳嗽。"
②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清热解毒。治各种热症;代黄连用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制成糖浆。
临床应用
[b]治疗咽峡炎:[/b]将猫爪子制成100%的糖浆剂,6个月以内每次5毫升,7~12个月8毫升,1~3岁10毫升,3岁以上15~20毫升,每日3~4次,食前服,3日为一疗程。治疗40例,治愈26例,好转8例,无效3例,不明3例。治愈病例平均1.5天退热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榧根皮
- 大叶沿阶草
- 苍山冷杉
- 番石榴子
- 苦荬菜
- 毒箭羊角拗
- 地红子
- 翅卫矛
- 粗毛鳞盖蕨
- 穿山甲
- 黄断肠草
- 红叶甘橿
- 臭梧桐子
- 总状绿绒蒿
- 苹果皮
- 白马骨
- 佛杜树
- 花南星
- 棵麻
- 红蒿枝
- 泡花子
- 龙脷叶
- 福寿草
- 臭辣树
- 黄花参
- 苍山黄堇
- 苍条鱼鳖
- 大千生
- 臭冷杉
- 独叶一枝花
- 黄河裸裂尻鱼
- 大叶风沙藤
- 黄花鸢尾
- 臭威灵
- 华南实蕨
- 茶子
- 红药子
- 红门兰
- 百草霜
- 狗蹄
- 糙叶树皮
- 大金牛草
- 水线草
- 佛手柑根
- 翅子木
- 翠雀花
- 红寒药
- 红叶木姜子根
- 断节参
- 复叶葡萄叶
- 粗叶卷柏
- 白鲜皮
- 臭黄荆根
- 狗头骨
- 白龙头
- 臭李子
- 丁萝卜
- 红茴香根
- 鸡骨常山
- 粗皮松萝
- 粗叶耳草
- 长管香茶菜
- 地梅子
- 红轮千里光
- 穿心草
- 冬里麻
- 煅石膏
- 红鸡踢香
- 臭山羊
- 冬瓜藤
- 大叶香薷
- 红毛鸡
- 茨黄连
- 黄鹌菜
- 地蜂子
- 臭牡丹根
- 柯榔木
- 早谷藨
- 地骨皮
- 糙叶千里光
- 大叶樟
- 红绵藤
- 柑叶
- 穿地龙
- 雕骨
- 臭梧桐花
- 粉菝葜
- 枸杞叶
- 船形乌头
- 化金丹
- 臭草
- 风箱树叶
- 都拉
- 臭樟
- 地丁
- 黄零陵香
- 倒水莲
- 杜松
- 洪连
- 黄鲴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