翅果唐松草
《*辞典》:翅果唐松草
拼音注音
Chì Guǒ Tánɡ Sōnɡ Cǎo
别名
猫爪子(《吉林中草药》),红莲(藏名)。
出处
《吉林中草药》
来源
为毛良种植物翅果唐松草的全草或根及根茎。秋季采挖根及根茎,去泥砂,晒干;夏季采全草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约60~150厘米。根茎短,须根黑褐色。茎直立,无毛。叶为3~4回3出复叶;小叶厚草质,广卵状心形至倒卵状楔形,或近圆形,长1.5~2.5厘米,宽1.2~3厘米,3浅裂,浅裂片全缘或具疏粗齿,脉微隆起。复单歧聚伞花序伞房状,具多数分枝;萼片白色或带紫色,宽椭圆形,长3~3.5毫米;无花瓣;雄蕊多数,长6~9毫米,花丝上部倒披针形;心皮6~8,子房具长柄,花柱短。瘦果数枚,倒卵形,有3~4条纵翅,具突尖果嘴。花期6~7月。果期7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林缘、林间草地及河岸灌丛中。分布浙江、山东、河北、内蒙古和东北等地。
性味
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苦,寒。"
归经
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入心、肺、胃经。"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治肺热咳嗽,咽峡炎。
①《吉林中草药》:"清热消炎。治肺热咳嗽。"
②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清热解毒。治各种热症;代黄连用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;或制成糖浆。
临床应用
[b]治疗咽峡炎:[/b]将猫爪子制成100%的糖浆剂,6个月以内每次5毫升,7~12个月8毫升,1~3岁10毫升,3岁以上15~20毫升,每日3~4次,食前服,3日为一疗程。治疗40例,治愈26例,好转8例,无效3例,不明3例。治愈病例平均1.5天退热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牡丹花
- 水稻清乳汁
- 蕨根
- 倒扣草
- 田唇乌蝇翼
- 饭团藤
- 散血莲
- 东方蝾螈
- 千年健
- 茨黄连
- 带叶报春花
- 娃娃拳
- 路边姜
- 小罗伞
- 麻叶绣球
- 米皮糠
- 齐墩果
- 金盏草根
- 芭茅果
- 朝鲜当归
- 蚕茧
- 炮仗筒
- 吴茱萸
- 山崩砂
- 禾秆蹄盖蕨
- 大画眉草
- 秀丽野海棠
- 满山红油
- 丝带蕨
- 牛耳大黄
- 高原鸢尾子
- 海桐树
- 长青草
- 偏翅唐松草
- 紫木通
- 辣辣菜
- 腊雪
- 墓头回
- 蛤蟆草
- 庵 (艹闾)子
- 槲叶
- 青娘子
- 石青菜
- 桑椹酒
- 莨菪
- 飞燕草
- 灰贯众
- 百眼藤
- 泡囊草根
- 春不见
- 广枣
- 草本三角枫
- 石笔海胆
- 小叶眼树莲
- 青礞石
- 山牡丹
- 红帽顶
- 黄瑞木
- 鹄油
- 井口边草
- 石风车子叶
- 白茅花
- 血党
- 小牛肝菌
- 楤木根
- 黑壳楠
- 狐头
- 野升麻
- 三羽叉蕨
- 秃房茶子
- 水枇杷
- 蛇婆子
- 珠子参
- 鱼蓼
- 藏红花
- 牯岭凤仙花
- 鼻烟
- 露蜂房
- 粗腿羊肚菜
- 大叶子
- 赭石
- 老白花树皮
- 小地松
- 牛奶柴
- 光棍草
- 刺柄莲座蕨
- 禹州漏芦
- 浮小麦
- 三棱
- 伽喃香
- 紫玉盘
- 广西过路黄
- 黄独零余子
- 红小麻
- 翠云草
- 蓼实
- 化气兰
- 树地瓜
- 刺蒺藜
- 滇鸡骨常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