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李子
《中华本草》:臭李子
拼音注音
Chòu Lǐ Zi
别名
老鸹眼、老乌眼。
出处
过去曾将《本经》所载鼠李考证为本品,然根据植物分布,《本经》等诸家本草所载鼠李并非本种,当为鼠李科植物冻绿 Rhamnus utilis Decne.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鼠李科植物达乌里鼠李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amnus davurica Pall.采收和储藏:8-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,鲜用或微火烘干。
原形态
达乌里鼠李 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10m。小枝粗壮,近对生,褐色或红褐色,顶端常有大的芽,而不形成刺,或于分叉处具短针刺。叶对生于长枝上,或丛生于短枝上;叶柄长1.5-4cm;叶片纸质,卵圆形或椭圆形,长4-13cm,宽2-6cm,先端突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具细锯齿,齿端常有红色腺体,上面无毛,亮绿色,下面沿脉被白色疏柔毛,淡绿色,侧脉4-6对,网脉明显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黄绿色;雌花1-3个生于叶腋或数个至20个簇生于短枝端,有退化雄蕊;花萼4裂,裂片狭卵形,锐尖;子房球形,2-3室;花柱2-3浅裂或半裂;雄花的雄蕊4,并有不育的雌蕊。核果球形,熟时黑色,直径5-7mm,基部有宿存萼筒。果梗长1-1.2cm。种子卵圆形,黄褐色,背侧有狭纵沟。花期5-6月,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林下,灌丛或林缘和沟边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山西。
化学成分
果实含大黄素(emodin),大黄酚(chryso-phanol),另含山柰酚(kaempferol)。
性味
苦;甘;凉;有小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泻下杀虫;止咳祛痰。主疮痈;瘰疬;疥癣;龋齿;口疮;牙痛;腹胀便秘;咳嗽痰喘;水肿胀满;支气管炎;肺气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-3g;或研末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汤漱口。
注意
鲜生品慎服。内服不可过量。[br]1.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:“本品新鲜时含有蒽酚,有催吐作用,必须贮藏1年以上,或加温处理后可供药用。”2.《河北中草药》:“有致吐之弊,故少作内服。需用时煎煮1小时后方可服用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凹朴皮
- 郁金
- 阿氏蒿
- 黄耆茎叶
- 吉利子树
- 吊灯花叶
- 鲫鱼头
- 鸡肉参
- 罗望子
- 虱婆草
- 鸡油菌
- 接骨木叶
- 接骨木根
- 砗磲肉
- 金线兰
- 益母草花
- 椒目
- 尖叶子打虫药
- 珂
- 鸡肾参
- 沙地娃儿藤
- 尖药花
- 建兰根
- 洋虫
- 金顶蘑
- 金腰带
- 姬蕨
- 麂肉
- 白粉蝶
- 石米
- 蓑草根
- 橘红
- 金鸡纳
- 蓝叶藤
- 尖叶唐松草
- 金腰子
- 夜花藤
- 三角风
- 棘豆根
- 黄多孔菌
- 降香
- 水龙胆草
- 番石榴树皮
- 葛仙米
- 锦香草叶
- 锯鲨胆
- 橘皮
- 金鱼
- 接骨树
- 檵花叶
- 尖舌苣苔
- 刺山茶根皮
- 家白蚁
- 墨地
- 金铁锁
- 黄背草
- 吉丁虫
- 尖苞柊叶根
- 金龙胆草
- 戟叶瓦韦
- 蕙实
- 云南油杉
- 野杜仲果
- 小连翘
- 榆树
- 金鱼藻
- 金钗
- 猴骨
- 白子菜
- 金粉蕨
- 夹蛇龟
- 诃子
- 龙脑膏香
- 天葵
- 乌榄叶
- 慈竹箨
- 接骨紫菀
- 金腰
- 卷边桩菇
- 赤地榆
- 拘那花
- 海决明
- 铁丝灵仙
- 接骨丹
- 黑穗石蕊
- 鳗鲡鱼膏
- 金雀马尾参
- 卷茎蓼
- 桔梗芦头
- 渐尖叶独活
- 大血藤
- 降真香
- 山枝仁
- 建砂仁
- 姜黄草
- 尖头蚱蜢
- 土沉香
- 锯齿王根
- 五色梅
- 鼻血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