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鲜崖柏仁
《中华本草》:朝鲜崖柏仁
拼音注音
Cháo Xiān Yá Bǎi Rén
别名
长白侧柏仁、柏子仁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柏科植物朝鲜崖柏的种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huja koraiensis Nakai采收和储藏:秋末果熟后采收,除去种壳备用。
原形态
朝鲜崖柏,乔木,高达10m,胸径30-75cm。幼树树皮红褐色,平滑,有光泽;老树树皮来红褐色,浅纵裂。枝条平展或下垂,树冠圆锥形。叶鳞形,长1-2mm,先端钝或微尖,背面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腺点;下部的鳞叶有白粉。球果椭圆状球形,长9-10mm,径6-8mm,熟时深褐色;种鳞4对,交叉对生,薄木质,下部2-3对,各有1-2种子。种子椭圆形,扁平,长约4mm,宽1.5mm,两侧有翅,翅宽1.5m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1400m湿润、富有腐殖质的谷地,但在山脊及裸露的岩石缝中也能生长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吉林延吉和长白山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球果椭圆形,长8-10mm,成熟时深褐色;种子圆而略扁;周围有窄翅,两端凹陷。
性味
味甘;辛;性平
功能主治
养心安神;润肠通便。主心悸失眠;多汗遗精;肠燥便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20g;或入丸、散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乌榄根
- 川西小黄菊
- 川麻黄
- 川黔鸭脚木
- 柴厚朴
- 蛏肉
- 五角叶葡萄
- 秤杆升麻
- 乌药
- 草灵仙
- 五味藤
- 糙叶树
- 臭山羊
- 五代同堂
- 穿破石
- 刺蒺藜
- 野罂粟壳
- 草金杉
- 豉虫
- 粗梗黄堇
- 常山
- 粗叶耳草
- 刺黄芩
- 楮皮间白汁
- 草柏枝
- 橙皮
- 刺玫
- 五代同堂根
- 五谷虫
- 蚕茧草
- 刺蜜
- 串铃草
- 苍耳根
- 卫矛
- 刺槐花
- 臭李皮
- 刺菠
- 山海螺
- 乌脚枪
- 乌药叶
- 五气朝阳草
- 椿白皮
- 臭油果
- 茶油粑
- 草地黄芩
- 串铃
- 苍山黄堇
- 粗糠柴
- 脆骨风
- 茶子木花
- 茶油
- 草蜘蛛
- 莼菜
- 草威灵
- 匙叶五加
- 慈竹
- 蝉翼藤
- 臭茉莉
- 翅柄铁线蕨
- 威灵仙
- 臭苜蓿根
- 刺果苏木
- 委陵菜
- 楮树白皮
- 糙叶五加
- 草蚂蚱莲
- 五色草
- 臭菘
- 川防风
- 藏茴香
- 樗白皮
- 春花木
- 称星蛇
- 橙耳
- 粗毛蹄盖蕨
- 臭梧桐根
- 刺人参
- 草石蚕
- 春砂花
- 粗糙凤尾蕨
- 常春卫矛
- 五叶壁藤
- 豉汁
- 刺参
- 彩斑桑勒草
- 粗黄草
- 臭山牛蒡
- 五脉山黧豆
- 刺葡萄
- 野漆树根
- 豆腐皮
- 五凤朝阳草
- 川木香
- 川木通
- 沉香
- 五角枫根
- 臭牡丹
- 臭黄荆叶
- 粗榧子
- 抽筋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