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李皮
《中华本草》:臭李皮
拼音注音
Chòu Lǐ Pí
别名
鼠李皮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鼠李科植物达乌里鼠李Rhamnus davurica pall.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amnus davurica Pall.采收和储藏:夏末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达乌里鼠李 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10m。小枝粗壮,近对生,褐色或红褐色,顶端常有大的芽,而不形成刺,或于分叉处具短针刺。叶对生于长枝上,或丛生于短枝上;叶柄长1.5-4cm;叶片纸质,卵圆形或椭圆形,长4-13cm,宽2-6cm,先端突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具细锯齿,齿端常有红色腺体,上面无毛,亮绿色,下面沿脉被白色疏柔毛,淡绿色,侧脉4-6对,网脉明显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黄绿色;雌花1-3个生于叶腋或数个至20个簇生于短枝端,有退化雄蕊;花萼4裂,裂片狭卵形,锐尖;子房球形,2-3室;花柱2-3浅裂或半裂;雄花的雄蕊4,并有不育的雌蕊。核果球形,熟时黑色,直径5-7mm,基部有宿存萼筒。果梗长1-1.2cm。种子卵圆形,黄褐色,背侧有狭纵沟。花期5-6月,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林下,灌丛或林缘和沟边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山西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为扁平或卷成槽状的干燥树皮,厚2-3mm。表面粗糙,呈灰黑色,有纵横裂纹及小形横向延长的皮孔。枝皮较光滑。除去栓皮者,表面呈红棕色。内表面色较暗,有类白色纵纹理(纤维束)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纤维性。气微,味苦。
化学成分
树皮含大黄素(emodin),大黄酚(chryso-phanol),芦荟大黄素(aloe-emodin),脱氧鼠李素(deoxyrhamne-tin),鼠李素(rhamnetin),异鼠李素(isorhamnetin),甲基异鼠李素(methyl isorhamnetin)等。
药理作用
鼠李树皮水浸膏对小鼠有泻下作用。
性味
苦;微寒;小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泻下通便。主风湿热痹;热毒疮痈;大便秘结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熬膏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粗叶悬钩子
- 粗灰钉
- 川芎
- 柴胡
- 橙子皮
- 穿耳菝葜
- 缠竹黄
- 川麻黄
- 朝鲜崖柏仁
- 柴厚朴
- 椿皮
- 川西小黄菊
- 川黔鸭脚木
- 秤杆升麻
- 糙叶树
- 臭山羊
- 赤小豆
- 穿破石
- 翅茎蜂斗草
- 苍耳
- 川明参
- 川白苞芹
- 楮实子
- 秤钩风
- 臭冷杉
- 残槁蔃
- 穿根藤
- 穿石藤
- 粗皮松萝
- 红紫珠
- 东北羊角芹
- 野荔枝果
- 朴树果
- 粗茎罗锅底
- 臭樟
- 木本胡枝子叶
- 臭藿香
- 臭黄皮
- 臭黄荆根
- 川贝母
- 臭威灵
- 川鄂山茱萸
- 柴胡叶链荚豆
- 粗榧根
- 粗毛鳞盖蕨
- 臭节草
- 臭节草根
- 臭黄荆
- 臭黄荆子
- 臭梧桐
- 臭灵丹
- 臭牡丹根
- 柽柳花
- 川木香
- 粗叶木
- 翅子木
- 川木通
- 沉香
- 慈竹气笋
- 抽筋草
- 臭牡丹
- 常春卫矛
- 彩斑桑勒草
- 朝鲜当归
- 臭常山
- 臭草
- 臭蒿
- 苍山冷杉
- 茶子心
- 春花木
- 毛茎马兰
- 臭山牛蒡
- 臭梧桐花
- 葱实
- 水葫芦七
- 栀子叶
- 红毛野海棠
- 斑竹根
- 白猪栗
- 波斯菊
- 五托莲
- 山羊油
- 庐山石韦
- 草地早熟禾
- 虫牙药
- 藏菖蒲
- 虫笋
- 虫实
- 虫白蜡
- 蚕豆茎
- 蚕豆花
- 蚕豆叶
- 豺肉
- 蝉花
- 短柄南蛇藤果
- 粳米泔
- 金腰
- 黄花仔
- 树腰子
- 石笔海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