椿皮
《中国药典》:椿皮
拼音注音
Chūn Pí
别名
臭椿、椿根皮、樗白皮、樗根皮
英文名
CORTEX AILANTHI
来源
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(Mill.)Swingle的干燥根皮或干皮。全年均可剥取,晒干,或刮去粗皮晒干。
形状
本品根皮呈不整齐的片状或卷片状,长宽不一,厚0.3~1cm。外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,粗糙,有多数突起的纵向皮孔及不规则纵、横裂纹,除去粗皮者显黄白色;内表面淡黄色,较平坦,密布梭形小孔或小点。质硬而脆,断面外层颗粒性,内层纤维性。气微,味苦。干皮呈不规则板片状,大小不一,厚0.5~2cm。外表面灰黑色,极粗糙,有深裂。
性味
苦、涩,寒。
鉴别
(1) 本品根皮粉末淡灰黄色。石细胞甚多,类圆形、类方形或形状不规则,直径24~96μm,壁厚,或三面较厚,一面较薄,有的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。纤维直径20~40μm,壁极厚,木化。草酸钙方晶直径11~48μm;簇晶直径约至48μm 。淀粉粒类球形或卵圆形,直径3~13μm。干皮粉末灰黄色。木栓细胞碎片较多,草酸钙簇晶偶见,无淀粉粒。
(2) 取本品粉末10g,加甲醇50ml,加热回流30分钟,趁热滤过。取滤液1ml,蒸干,残渣加冰醋酸1ml 使溶解,再加醋酐-硫酸溶液(19:1)1ml,溶液由黄绿色迅速变为污绿色。
炮制
[b]椿皮[/b]: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丝或段,干燥。
[b]麸炒椿皮[/b]:取椿皮丝,照麸炒法(附录Ⅱ D)炒至微黄色。
归经
归大肠、胃、肝经。
功能主治
清热燥湿,收涩止带,止泻,止血。用于赤白带下,湿热泻痢,久泻久痢,便血,崩漏。
用法用量
6~9g。
贮藏
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。
摘录
《中国药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柴厚朴
- 鹧鸪
- 紫青藤根
- 楮皮间白汁
- 橙皮
- 柿子
- 常春油麻藤
- 乌贼鱼肉
- 常山
- 慈竹
- 黑节草
- 海金沙
- 芨芨草花
- 川防风
- 草蜘蛛
- 冬瓜瓤
- 柽柳
- 楮树白皮
- 橙耳
- 春砂花
- 花姬蛙
- 黄三七
- 鲛鱼
- 千金花
- 沙漏芦
- 石螃蟹
- 酸叶胶藤
- 酸枣根
- 桃茎白皮
- 小芸木
- 麋茸
- 彩斑桑勒草
- 浙雁皮
- 抽筋草
- 木瓜
- 米仔兰
- 白郎花
- 测试
- 山姜花
- 川贝母
- 酸模
- 北细辛
- 护耳草
- 泡桐木皮
- 异木患
- 兰花参
- 尖顶地星
- 慈姑叶
- 小花酸藤子
- 白云瓜
- 榔榆皮
- 梅花冰片
- 川山橙根
- 牛奶浆草
- 七叶子
- 波罗蜜核中仁
- 乌榄根
- 白扁豆皮
- 狗蚁草
- 三出叶委陵菜
- 圆叶南蛇藤茎
- 巴东岩白菜
- 角盘兰
- 刺果甘草
- 牛筋草
- 海州骨碎补
- 鸡翮羽
- 福寿草
- 西藏水黄连
- 大麦秸
- 山棯子
- 酪
- 杯菊
- 诃子核
- 虎耳兰
- 梧桐
- 樟木子
- 胡荽
- 蜈蚣七
- 黄裙竹荪
- 木香花
- 雨韭
- 蝙蝠葛叶
- 金背枇杷叶
- 假葡萄
- 毛发唐松草
- 镰形棘豆
- 鹅脚木叶
- 荛花根
- 金精石
- 云南铁丝莲
- 金丝猴
- 棣棠花
- 百合
- 胡桃青皮
- 陆英
- 草红藤
- 竻慈姑
- 朝鲜崖柏
- 獭四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