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菠
《*辞典》:刺菠
拼音注音
Cì Bō
别名
泼盘、托盘(《救荒本草》),空腹莲、空腹妙、饭包菠、雅早(《闽东本草》),饭消扭、地苗、田母,田角公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。
出处
《闽东本草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蓬蘽的根或叶。春、夏之间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小灌木,高达1米。茎细长柔弱,具皮刺和密生腺毛。单数羽状复叶,小叶3~5,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3~7厘米,宽2~3.5厘米。先端锐尖或渐尖,基部圆形至阔楔形,边缘有不整齐的块刻状锯齿,两面稍有绒毛,下面疏生腺毛;托叶披针形。花白色,径约4厘米,单生于小枝顶端,花梗长3~6厘米,有柔毛和腺毛;萼片披针状三角形,两面密生绒毛,先端长尾尖;花瓣倒卵状椭圆形。聚合果球形,热时红色。花期4~5月。果期5~6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、林缘或路旁。分布浙江、江苏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等地。
化学成分
花瓣含黄芪甙和三叶豆甙。
性味
酸,平,无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治伤暑吐泻,风火头痛,感冒,黄疸。
复方
①治喉痛、牙痛、头痛,衄血:刺菠叶三钱。加食盐少许炖服。
②治扁桃体炎:鲜刺菠根三两,粳米一两。水煎,加蜜二两调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闽东本草》)
③治小儿高热发惊:饭消扭根一钱。水煎服。
④治黄疸:饭消扭根四两,黄酒二两。水少量煎汁,饭后服。
⑤治小儿暑疖:饭消扭叶,捣烂取汁外敷。(③方以下出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绵枣儿
- 山木通根
- 西番莲
- 土燕窝泥
- 山梅花根皮
- 全缘凤尾蕨
- 毛五加皮
- 大沙叶
- 红瑞木
- 地丁
- 七里香
- 大叶醉鱼草
- 猕猴桃藤中汁
- 乌蔹莓
- 瓜子金
- 香榧草
- 刺果藤仲
- 环纹苦乳菇
- 接筋草
- 芦竹
- 顶果膜蕨
- 锅铲叶
- 水田碎米荠
- 石瓜子莲
- 美丽胡枝子
- 使君子叶
- 石螃蟹
- 苍蝇草
- 姜石
- 萹蓄
- 铧头草
- 水蔓青
- 春不见
- 蛇婆子
- 太平莓
- 厚皮树
- 异木患
- 玄精石
- 麻柳树根
- 黄芩
- 天山花楸
- 鱼脑石
- 南天竹根
- 酢浆草
- 假菠萝
- 土半夏
- 灯心草
- 炙红芪
- 红蒂蛇
- 金钟花
- 龟胶
- 金箔
- 空柄假牛肝
- 瞿麦
- 花蕊石
- 樟木
- 玉簪
- 钻地风
- 苦楝子
- 枫寄生
- 过山蕨
- 大叶沿阶草
- 火炭母
- 乌榄核
- 锦葵
- 虎尾草
- 建兰根
- 海金沙
- 和合草
- 浮萍
- 牛金子
- 胆南星
- 救必应
- 地灵根
- 石腊红
- 滑石粉
- 野冬菊
- 散血莲
- 节节草
- 萆薢
- 六道木
- 柞蚕蛹
- 苦檀子
- 地牯牛
- 蝙蝠
- 野烟叶
- 蒲公英
- 麦撇花藤
- 蓝树
- 香加皮
- 蟋蟀
- 狐狸尾
- 蕨
- 海螺
- 小伸筋草
- 箭杆风
- 扭筋草
- 竹林消
- 柳根
- 单根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