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威灵
《中华本草》:草威灵
拼音注音
Cǎo Wēi Línɡ
别名
威灵仙、小黑药、铁脚威灵、铜脚威灵、黑威灵、黑根、草灵仙、黑升麻、小黑根、威灵菊、黑根药、乌草根
英文名
Root of Veined Inula
出处
出自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显脉旋覆花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nula nervosa Wall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显脉旋覆花 多年生草本,高20-70cm。根茎粗短,密生多数根;根肉质,暗褐色,粗1.5-3mm。茎直立,单生或少数簇生;全部被开展的、上部被极密的具疣状基部的黄褐以一筹莫展硬毛;上部或从中部起有细长分枝。叶互生;叶片椭圆形、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基部叶较小;下部和中部叶长5-10cm,宽2-3.5cm,下部渐狭成长柄,边缘从中部以上有浅或明显的锯齿,上部急狭,先端稍尖,两面有基部疣状的糙毛,但叶脉在下面具开展的长密毛,侧脉4对,几与下部叶缘平行;上部叶小,无柄。头状花序在枝端单生或少数排列成伞房状,径1.5-2.5cm,花序梗细长;总苞半球形,长6-8mm;总苞片4-5层,外层稍短,椭圆状披针形、被长糙毛,内层线状披针形,先端紫红色,具柔毛和缘毛;舌状花较总苞片2倍,舌片白色,长8-9mm,线状椭圆形;管状花花冠毛5-6.5mm,黄色,有尖卵圆三角形裂片;冠毛白色,后稍带黄色,均与管状花花冠等长。瘦果圆柱形,有细沟,长2-2.5mm,被绢毛。花期7-10月,果期9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山地区杂木林下、草坡和湿润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根状茎短,不规则形,上有多数茎的痕迹,并着生许多棕色毛茸或者没有毛茸;下有10数条须根,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,长约10-20cm,直径1-3mm,常扭曲,具皱纹。易折断,断面有淡黄色的心(木质部),常从形成层处与皮部分离。味香略苦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湿;通经络;消积止痛。主风湿疼痛;脘腹冷痛;食积腹胀;噎膈;风湿脚气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各家论述
1.《滇南本草》:治胸膈中冷寒气痛,开胃气,能治噎膈,寒湿伤筋骨,止湿脚气。烧酒煎服,祛脾风。2.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补气血,止汗。3.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祛风湿,通经络,消积止痛。治风湿性关节炎,腰腿痛,胃痛,消化不良,骨鲠喉。4.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利水除湿,止咳祛痰。治感冒,咳嗽,高热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草威灵
拼音注音
Cǎo Wēi Línɡ
别名
小黑药、葳灵仙(《滇南本草》),黑根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草灵仙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,铜脚葳灵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黑威灵、铁脚威灵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,黑升麻、小黑根(《云南经济植物》)。
出处
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显脉旋复花的根。秋季采挖,洗净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。根茎短。茎圆柱形,淡红色至紫褐色,密生锈色柔毛。单叶互生,叶片广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,长5~6厘米,宽约2厘米,边缘有疏锯齿,两面密被锈色柔毛。头状花序单生于分枝顶端;花黄色。总苞片数列。瘦果有4~5棱,具刺状冠毛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疏林、路旁草丛中。分布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①《滇南本草》:"味辛苦,性温。"
②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味辛甘,性温。"
功能主治
祛风寒,消积滞,通经络。治脘腹冷痛,食积腹胀,噎膈,胃痛,体虚多汗,感冒咳嗽,风湿脚气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治胸膈中冷寒气痛,开胃气,能治噎膈,寒湿伤筋骨,止湿脚气。烧酒煎服,祛脾风。"
②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补气血,止汗。"
③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祛风湿,通经络,消积止痛。治风湿性关节炎,腰腿痛,胃痛,消化不良,骨鲠喉。"
④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利水除湿,止咳祛痰。治感冒,咳嗽,高热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两;酒煎或炖肉。
复方
①治冷寒攻心,面寒背寒,肚腹冷疼,痞(块)坚硬(满腹膨胀):葳灵仙三钱,香白芷三钱,赤地榆四钱,杏叶防风五钱,吴萸二钱,茶匙草五钱,过山龙一钱(酒炒)。用好酒二斤煎,热服二杯,止痛。(《滇南本草》)
②治伤食,结滞胃中不消,日久面黄肌瘦,胸膈膨胀,肚大青筋,或时作泄,乍寒乍热,肢体酸困:葳灵仙三钱,砂糖三钱。点水酒服之。(《滇南本草》)
③治头晕盗汗:黑根二两。炖肉或煎蛋吃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④治背寒痛不可忍:葳灵仙三钱,夏枯草五分。煎汤冲烧酒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
⑤治冷汗不止:黑根三两。蒸鸡蛋或瘦肉吃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⑥治脚湿气,脚边肿痛,经络痛,步履难行:葳灵仙三钱。点水酒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
备注
本品在云南作威灵仙的代用品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草本三角枫
- 蝉翼藤
- 豉虫
- 草金杉
- 蚕茧草
- 茶花
- 草果
- 草香附
- 莼
- 草菇
- 草豆蔻
- 菜头肾
- 葱汁
- 蚕茧
- 蛏
- 蛏肉
- 草灵仙
- 草灵脂
- 豺皮
- 猴樟
- 刺柏
- 云南仙人掌
- 斯里兰卡肉桂
- 网脉山龙眼
- 黄背草根
- 腊雪
- 大乌爪金龙
- 腽肭脐
- 山苏子根
- 山野豌豆
- 野桂花
- 楤木白皮
- 山茶根
- 树舌
- 桑叶
- 结香花
- 香茹
- 粳米泔
- 杯苋
- 聚头蓟
- 海金沙根
- 山蒟
- 实葫芦
- 菊叶三七
- 桑芽茶
- 花被单
- 槐叶
- 甲鱼头
- 火绳树
- 茎花来江藤
- 花点草
- 闭鞘姜
- 撒发
- 江蓠
- 藤麻
- 术苗
- 松香
- 红升麻根
- 花杜仲藤
- 碱花
- 猪脂膏
- 半夏
- 博落回
- 山矾花
- 乳花
- 秃鹫
- 狗屎花
- 花叶假杜鹃
- 火赤链蛇
- 藤檀
- 田旋花
- 灰包
- 花楸
- 盘石龟
- 斑鸠占叶
- 师实
- 猪笼草
- 树花
- 山豆花
- 山鸢尾花
- 松寄生
- 松节
- 松萝
- 松蕈
- 树地瓜
- 树头发
- 松下兰
- 松叶防风叶
- 松叶防风花
- 松打七
- 松节油
- 树乌蝇羽
- 水仙花
- 松树皮
- 松橄榄
- 楤木
- 松子仁
- 松鼠
- 柿叶
- 楤木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