栀子叶
《中华本草》:栀子叶
拼音注音
Zhī Zi Yè
别名
黄枝叶
英文名
leaf of Capa Jasmine
出处
出自《本草求原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山栀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山栀 常绿灌木,高1-2m。小枝绿色,幼时被毛,后近无毛。单叶对生,衡三叶轮生,叶柄短;托叶两片,生于叶柄内侧;叶片革质,椭圆形、阔倒披针形或倒卵形,长6-14cm,宽2-7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光泽,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;侧脉羽状。花大,极芳香,顶生或腋生,具短梗;萼绿色,长2-3cm,裂片5-7,线状披针形,通常比萼简稍长;花冠高脚碟状,白色,后变乳黄色,基部合生成简,上部6-7裂,旋转排列,先端圆;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,着生于花冠喉部,花丝极短,花药线形,纵裂,2室;雌官司1,子房下位,1室。果实深黄色,倒卵形或长椭圆形,长2-4cm,有5-9条翅状纵棱,先端有条状宿存之萼。种子多数,鲜黄色,扁椭圆形。花期5-7月,果期8-11月。
化学成分
叶、叶柄含栀子甙(Gardenoside)、去羟栀子甙(Geniposide)。
性味
苦涩;寒
归经
肺;肝;肾经
功能主治
活血消肿;清热解毒。主跌打损伤;疔毒;痔疮;下疳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内服:煎汤,3-9g。
各家论述
1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消肿,理跌打伤。2.《本草求原》:洗疳痔疔,散毒疮;同鸡煮,则祛风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栀子叶
拼音注音
Zhī Zi Yè
别名
黄枝叶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。
出处
《本草求原》
来源
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叶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栀子"条。
化学成分
叶、叶柄含栀子甙、去羟栀子甙。
性味
苦涩,寒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味劫,性平。"
②《本草求原》:"涩,寒。"
③《岭南采药录》:"味涩苦,性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消肿,理跌打伤。"
②《本草求原》:"洗疳痔疔,散毒疮;同鸡煮,则祛风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海州骨碎补
- 刺针草
- 风寒草
- 马尾伸筋
- 蒲葵子
- 岩檀香
- 红椋子
- 鹦鹉
- 葵花大蓟
- 蛾药
- 鸡冠虫
- 三钻七
- 地肤子
- 桃叶
- 红蒂蛇
- 大夜关门
- 买麻藤
- 鸡血李
- 蛇白蔹
- 蜀葵根
- 水茄冬
- 灯台树果
- 麻口皮子药
- 白蒿花
- 栗叶
- 辣姜子
- 榔榆茎叶
- 酸梅簕
- 杜楝
- 山羊耳
- 黄龙藤
- 石韦毛
- 滇南美登木
- 羊胲子
- 文鳐鱼
- 了哥利
- 滇南冠唇花
- 小叶凤凰尾巴草
- 声色草
- 红果参
- 竹叶马豆
- 笑靥花
- 茄稞虫
- 蜡瓣花根
- 通城虎
- 棵麻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欧泽芹
- 新疆藁本
- 龙牙楤木果
- 鹅肉
- 蛇果黄堇
- 海鳗
- 椎连栎
- 大沙叶
- 胡桃树皮
- 毛花洋地黄
- 寒莓根
- 桂树根
- 香石藤果
- 浙皖粗筒苣苔
- 香油罐
- 龙老根
- 鸡排骨草
- 玉簪叶
- 黄杨叶
- 蒟酱
- 鸡肠
- 棕竹
- 玄精石
- 紫桔梗
- 女贞子
- 灰毛婆婆纳
- 阿魏
- 铁轴草
- 鼍肉
- 香蒲
- 宽叶杜香
- 马肝
- 五龙根
- 水冬瓜根
- 蚌花
- 桑枝
- 豆腐渣
- 窃衣
- 四指马鲅
- 石夹生
- 硫黄
- 毛黄堇
- 木麻黄
- 水茄冬子
- 蕤核
- 鱼香根
- 准噶尔鸢尾
- 喜树果
- 达仑木
- 红粘谷子
- 石灰
- 鸭脚茶
- 龙船花茎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