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葛
《中华本草》:紫葛
拼音注音
Zǐ Gě
别名
见肿消、梦中消、见毒消、外红消、山葫芦蔓子、老鸹眼、褶文秧。
出处
1.紫葛始载于《新修本草》,谓:“苗似葡萄,根紫色,大者径二三寸,苗长丈许。”2.《蜀本图经》谓:“蔓生,叶似蘡薁,根皮肉俱紫色,所在山谷有之,今出雍州,三月八月采根皮日干。”3.《日华子》曰:“紫葛有两种,此即是藤生者。”4.《本草图经》曰:“紫葛,旧不载所出州土,云生山谷,今惟江宁府台州有之,春生冬枯,似葡萄而紫色,长丈许,大者径二三寸,叶似蘡薁,根皮俱紫色,三月八月采根皮日干。”并附图两幅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异叶蛇葡萄的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mpelopsi shumulifolia Bungevar.heterophylla(Thunb.)K.Koch.[A.heterophylla(Thunb.)Sieb.et Zucc.;A.brevipedunculata(Maxim.)Trautv.var.maximowiczii(Regle)Rehd]采收和储藏:秋季挖取根部,洗净泥土,剥取根皮,晒干。
原形态
异叶蛇葡萄 落叶攀援藤本。小枝有微柔毛;卷须与叶对生,顶端分叉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2-4cm,有微柔毛;叶片纸质,近圆形,长6.5-14cm,宽5.5-14cm,先端3-5中裂,基部浅心形,上面绿色,有稀疏微柔毛,下面淡绿色,有发亮的疏小柔毛,边缘有锯齿;基出脉3-5条。花两性,聚伞花序与叶对生,总梗长1-2.5cm;花有长约2mm的花梗,基部有小苞片;花萼盘状,5浅裂,外面被微柔毛;花瓣5,分离而扩展,逐枚脱落;雄蕊5,与花瓣对生;子房与雄蕊等长,被杯状花盘包围,浆果球形。花期5-6月,果期6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山野坡地、沟谷灌丛间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辽宁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甘;微苦;寒;无毒
功能主治
清热补虚;散瘀通络;解毒。主产后心烦口渴;中风半身不遂;跌打损伤;痈肿恶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杜仲
- 臭柏
- 山漆树
- 大种半边莲
- 长梗排草
- 没食子
- 野槟榔
- 猪肚木
- 棱枝槲寄生
- 老米酒树
- 红豆
- 水皂角
- 毛叶木通
- 常春卫矛
- 野丹参
- 羊角纽花
- 红花点地梅
- 蟋蟀
- 白鹅膏
- 偏叶白齿藓
- 圆果冷清草
- 白狼毒
- 醍醐
- 猴接骨草
- 滇杠柳
- 威灵仙
- 防已
- 禾叶墨斛
- 莳萝子
- 漏斗苣苔
- 盐麸子
- 何首乌叶
- 圆萼刺参
- 鸡子壳
- 猕猴梨叶
- 竹柏
- 风车藤
- 西藏圆柏
- 无患子中仁
- 复羽叶栾树
- 驴脂
- 鸽肉
- 梗花雀梅藤
- 铺地草
- 老蛇头
- 阴地蕨
- 匙叶伽蓝菜
- 杉松
- 头花杜鹃
- 广西过路黄
- 鲜黄连
- 胡豆草
- 草乌
- 香蕉根
- 金丝带
- 雪猪油
- 亮叶桦叶
- 五加叶
- 牛胆参
- 二郎剑
- 橙子皮
- 华东瘤足蕨
- 苦菜
- 大薸
- 一颗血
- 马尿烧
- 驴骨
- 角蒿
- 水飞蓟
- 地核桃
- 人参叶
- 小羊桃
- 千日红
- 斑竹壳
- 六大天王
- 单头紫菀根
- 蓬子菜
- 圆叶母草
- 白鸡屎藤
- 小叶寄树兰
- 铁苋
- 白叶刺根
- 虎头兰
- 腽肭脐
- 狗响铃
- 吊岩风
- 酸梅簕
- 老鸦花藤
- 黑壳楠
- 蜗牛
- 蜜桶花
- 耐冬果
- 鹿蹄草
- 柴桂
- 虎图辣
- 春花胡枝子
- 黑头草
- 蜂蜜
- 水珠草
- 山核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