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背绿
《中华本草》:紫背绿
拼音注音
Zǐ Bèi Lǜ
别名
不待劳劳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紫金牛科植物伞形紫金牛或块根紫金牛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Ardisia corvmbifera Mez2.Ardisiacorymbifera Mez var.tuberifera C.Chen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1.灌木,高1-3m,稀达5m。幼嫩部分被柔毛。叶片坚纸质,、狭长圆状倒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先端渐尖或近尾状渐尖,基部广楔形,长11-13cm,宽2-3cm,全缘或具细波状齿,齿间具边缘腺点,背面被卷曲的疏柔毛或多少被疏柔毛,具密腺点,侧脉约15对,不成边缘脉;叶柄长5-8mm,通常被微柔毛。复伞形花"序,着生于侧生特殊花枝顶端,花枝长20-40cm;花梗长1-1.5cm,通常被微柔毛;花长6-8mm,花萼基部连合达1/2或略短,萼片卵形或有时近长圆形,长2.5-3mm,外面多少被微柔毛,全缘,具密腺点;花瓣近白色或粉红色至红色,广卵形,具密腺点,里面近基部被微柔毛;雄蕊为花瓣长的2/3,花药卵形或广披针形,背部具密腺点;雌蕊与花瓣等长,子房球形,具腺点、胚珠5枚,1轮。果球形,直径约8mm,鲜红色,具腺点。花期:4-5月,果期11-12月。2.本变种与伞形紫金牛的主要区别是:地下具块根;小枝无毛或具微柔毛;叶片较短小,长5-8cm,宽1.5-2.5cm,两面无毛;花梗长约1cm,无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海拔700-1500m的林下阴处。2.生于灌丛中或林下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广西、云南等。2.分布于广西。
性味
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咽喉肿痛;脘胁胀痛;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紫背绿
别名
紫绿西南紫金牛
来源
紫金牛科紫背绿Ardisia corymbifera Mez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西、云南。
性味
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主治风湿关节炎,跌打损伤,咽喉肿痛,心胃气痛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紫花卫矛
- 红筷子
- 裂叶双盖蕨
- 毛叶白粉藤
- 龙爪叶
- 鞭叶铁线蕨
- 井边茜
- 甜果藤
- 牛角瓜
- 穿鞘花
- 杜鹃花果实
- 野扇花果
- 黄麻叶
- 三果木皮
- 小黄树
- 野山茶
- 蜀葵叶薯蓣
- 倒插花
- 麦奴
- 扶桑
- 三角叶风毛菊
- 书带蕨
- 海参内脏
- 润鳞鳞毛蕨
- 野决明
- 旋花苗
- 细叶刺针草
- 中华胡枝子
- 莲须
- 观音苋
- 猴樟果
- 楮茎
- 柞木枝
- 火腿
- 蒺藜
- 蓖麻蚕
- 穗花杉叶
- 匙叶龙胆
- 大驳骨
- 狭叶荨麻
- 木通根
- 黄龙藤叶
- 蜜蜡
- 九管血
- 十姊妹
- 杜楝
- 天山花楸
- 野薴麻
- 丝绵
- 紫椴
- 鳞瓦韦
- 云南野砂仁
- 弹裂碎米荠
- 球花党参
- 梨枝
- 合掌草
- 甘青铁线莲
- 山杨树皮
- 山楂根
- 地瓜子
- 青兰
- 酒糟
- 马铃根
- 镰形棘豆
- 白鱼尾果
- 梓木
- 龙须眼子菜
- 覆盆子
- 生瓜
- 吊干麻
- 乌苏里瓦韦
- 接骨木根
- 土大香
- 黄樟
- 小黄鼠狼
- 水翁叶
- 兰花
- 波罗蜜
- 芒茎
- 毛青杠
- 红薯细辛
- 树锦鸡儿
- 岩豇豆
- 大泡通叶
- 千年耗子屎种子
- 偏花黄芩
- 多刺绿绒蒿
- 白垩铁线蕨
- 泡桐木皮
- 幼油草
- 贴骨散
- 束花石斛
- 耳叶排草
- 腊梅
- 铜骨七
- 华风车子根
- 灰钉
- 芦花
- 鸭脚黄边
- 树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