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毛草
《*辞典》:猪毛草
拼音注音
Zhū Máo Cǎo
别名
善鸡尾草、小凤尾草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
出处
《峨嵋药植》
来源
为凤尾蕨科植物狭叶凤尾蕨的根或茎叶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0~40厘米。根状茎短。叶柄丛生,细瘦有棱,长3~6厘米,稻秆色至褐棕色。叶二型,不生孢子的叶柄较短,叶广三角形,长7~15厘米,宽6~9厘米,2回羽状分裂,顶片由小羽片3枚组成,侧羽片2~3对,基部羽片有短柄,2~3回分叉,中部羽片1回分叉或不分叉,上部羽片常不分叉,裂片线形,长4~6厘米,宽1~2毫米,边缘除先端有锐锯齿外,均全缘,纸质,光滑无毛,叶轴赤色;着生孢子囊的叶柄较长,亦2回羽状分裂。孢子囊群看生于叶缘,连续不中断,但不及裂片之先端。
生境分布
生于路旁石隙中。分布贵州、四川、广西、湖北、陕西及甘肃南部。
性味
性凉,味苦涩,无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,散毒。治犬咬伤、汤火伤、刀伤。
用法用量
外用: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注意
忌内服。
复方
①治狂犬咬伤:割鸡尾草根茎,加酒捶绒外包;另用善鸡尾草、化稿树皮、杨梅树皮,干者各二钱。煎水日洗三次。
②治汤火烫伤:善鸡尾叶,焙干为末,茶抽调,以鸭毛蘸涂患处。
③治刀伤:善鸡尾嫩叶、酸迷迷、糯米菜,捣烂敷患处,每日换药一次。(性味以下出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驴蹄草
- 漏斗瓶蕨
- 荷莲豆菜
- 淮山
- 石楠
- 土砂仁
- 砖子苗
- 凤尾猪鬃草
- 毛黐头婆
- 大蝎子草
- 鳖脂
- 白山蓼
- 九节莲
- 四川红淡叶
- 山紫菀
- 异野芝麻
- 水蕨
- 新塔花
- 山大颜
- 苦竹叶
- 烂茶叶
- 楮实子
- 紫金龙
- 柞蚕蛹
- 石米
- 牛心果
- 天文草
- 杨翠木
- 东北埃蕾
- 龙眼叶
- 蒲草根
- 山地豆
- 钝齿铃子香
- 大高良姜
- 小血藤
- 灰绿水苎麻
- 千金花
- 水杨木白皮
- 对虾壳
- 黄果茄
- 香橼叶
- 芜菁甘蓝子
- 追风伞
- 罗锅底
- 枸橘
- 山小橘
- 山尖菜
- 人乳汁
- 枫杨
- 金毛七
- 鼻血草
- 紫楠叶
- 钝齿青荚叶
- 银粉背蕨
- 小报春
- 虎皮草
- 饴糖
- 通花根
- 土人参
- 使君子根
- 山白菊
- 飞天蜈蚣
- 海松子
- 七里香
- 水藁本
- 蠵龟筒
- 仙顶梨
- 金线草
- 和合草
- 栝楼皮
- 勒马回
- 球花党参
- 驱虫斑鸠菊
- 芙蓉花
- 蕨
- 柘树果实
- 王孙
- 太平莓
- 青药
- 石柑子
- 七叶一把伞
- 接骨木
- 蛮刀背
- 密陀僧
- 淡秋石
- 骆驼毛
- 砂仁壳
- 桉叶
- 旱前胡
- 蜗牛壳
- 蚌花
- 常春藤
- 红娘子
- 翻白叶
- 地牯牛
- 黄草乌
- 水黄
- 鸡枞
- 马牙七
- 臭常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