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毛草
《*辞典》:猪毛草
拼音注音
Zhū Máo Cǎo
别名
善鸡尾草、小凤尾草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
出处
《峨嵋药植》
来源
为凤尾蕨科植物狭叶凤尾蕨的根或茎叶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0~40厘米。根状茎短。叶柄丛生,细瘦有棱,长3~6厘米,稻秆色至褐棕色。叶二型,不生孢子的叶柄较短,叶广三角形,长7~15厘米,宽6~9厘米,2回羽状分裂,顶片由小羽片3枚组成,侧羽片2~3对,基部羽片有短柄,2~3回分叉,中部羽片1回分叉或不分叉,上部羽片常不分叉,裂片线形,长4~6厘米,宽1~2毫米,边缘除先端有锐锯齿外,均全缘,纸质,光滑无毛,叶轴赤色;着生孢子囊的叶柄较长,亦2回羽状分裂。孢子囊群看生于叶缘,连续不中断,但不及裂片之先端。
生境分布
生于路旁石隙中。分布贵州、四川、广西、湖北、陕西及甘肃南部。
性味
性凉,味苦涩,无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,散毒。治犬咬伤、汤火伤、刀伤。
用法用量
外用: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注意
忌内服。
复方
①治狂犬咬伤:割鸡尾草根茎,加酒捶绒外包;另用善鸡尾草、化稿树皮、杨梅树皮,干者各二钱。煎水日洗三次。
②治汤火烫伤:善鸡尾叶,焙干为末,茶抽调,以鸭毛蘸涂患处。
③治刀伤:善鸡尾嫩叶、酸迷迷、糯米菜,捣烂敷患处,每日换药一次。(性味以下出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田麻
- 柞树叶
- 梓树
- 柞木根
- 紫背草根
- 桐叶
- 獭肉
- 粘人花
- 猪心
- 紫花景天
- 保山附片
- 椆树桑寄生
- 猪胆
- 紫苏叶
- 珍珠
- 紫晶蘑
- 止痢蒿
- 再生稻
- 竹林消
- 秃疮花
- 竹叶兰
- 紫梢花
- 珍珠草
- 枕材
- 竹林标
- 甜果藤
- 紫杜鹃
- 紫檀
- 甜瓜花
- 檀香泥
- 枳实
- 朱唇
- 桃树胶
- 紫茉莉叶
- 桃叶蓼
- 獭皮毛
- 紫薇
- 制川乌
- 竹叶艾
- 猪肝
- 朱砂草
- 猪毛菜
- 猪肚木
- 制何首乌
- 调羹树
- 珠芽半枝
- 竹节菜
- 紫楠
- 砧草
- 猪屎豆
- 伯乐树
- 八宝镇心丹
- 斩木橿子
- 紫荆木
- 桃仁
- 紫杉
- 泽泻实
- 泽芹
- 柞蚕蛹
- 竹头草
- 朱顶红
- 猪肚子
- 紫河车
- 紫色翼萼
- 八楞木
- 粘山药
- 竹兰草
- 甜根子草
- 珠子参
- 皱叶羊蹄
- 竹叶莲
- 竹鼠肉
- 紫云英子
- 痰火草
- 葶苈子
- 菟丝草
- 猪肚
- 紫玉簪
- 竹柏根
- 桃儿七果
- 檀香
- 仔榄树
- 中华蹄盖蕨
- 真藓
- 竹叶参
- 朱砂藤
- 伴蛇莲
- 浙桐皮
- 猪髓
- 梓白皮
- 獐牙菜
- 紫茉莉
- 杂交景天
- 柘木
- 苔垢菜
- 八股绳
- 子楝树根
- 鹄油
- 紫花一炷香
- 紫弹树根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