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蚁虫
《中华本草》:花蚁虫
拼音注音
Huā Yǐ Chónɡ
别名
黄蚂蚁、花腰皮、大花虫、红腰虫
英文名
yellow ant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隐翅虫科动物多毛隐翅虫的全虫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ederus densipennis Bernhauer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捕捉,鲜用。
原形态
多毛隐翅虫,形如蚂蚁,全身散生褐色毛,鞘翅甚短,长方形,颜色深蓝或暗绿。触角丝状,末端为暗褐色。小腮须由3节、4节组成,第4节甚短,末端成疣状,亦呈暗褐色。后头呈颈状,头及尾端之两节为黑色。前胸背板稍呈卵形,其腹面及足皆为赤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多生活于田边、沟旁及玉米根周围。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几乎均有分布。
性味
味苦;性寒;有毒
归经
肺;心经
功能主治
解毒87散结;杀虫止痒。主瘰疬;牙痛;神经性皮炎;癣疮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;或取汁、浸酒涂擦。
注意
本品有毒,不可内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花蚁虫
拼音注音
Huā Yǐ Chónɡ
别名
多毛隐翅虫
来源
昆虫纲鞘翅目隐翅目科多毛隐翅虫Paederus densipennis Bernh.,以全虫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功能主治
解毒,杀虫,止痒。主治神经性皮炎,癣疮。
用法用量
本品适量,用75度酒精浸泡3日后,取液外擦患处,每7天擦1次。
注意
有毒,不可内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双花堇菜
- 胡桃油
- 胡芦巴
- 山崩砂
- 山桃树皮
- 三棱草
- 鹤脑
- 红藤蓼
- 红走马胎
- 山扁豆
- 荷包牡丹根
- 山楂核
- 三楞筋骨草
- 山油柑果实
- 藿香露
- 还魂草
- 红苕母子
- 红药子
- 四季青
- 四川苦丁茶
- 胡麻花
- 山棯根
- 山油麻
- 山珊瑚
- 山稗子根
- 蚶
- 花叶九节木
- 三张叶
- 三钻风
- 丝棉木叶
- 伤寒草根
- 山花生
- 辉葱
- 红花小独蒜
- 鹄绒毛
- 红车轴草
- 胡杨
- 胡颓子叶
- 山慈姑叶
- 山慈姑花
- 花拐藤根
- 三月泡
- 虎筋
- 山胡椒根
- 伞莎草
- 双剪菜
- 山豆花
- 灰蓟
- 环草石斛
- 松寄生
- 画眉草
- 松节
- 水半夏
- 海桑
- 红粘谷
- 红花锦鸡儿
- 黄水茄
- 山桂皮
- 山皮条
- 丝线吊芙蓉
- 红花点地梅
- 四棱杆
- 山小橘
- 山石榴
- 丝毛毛毡草
- 双叶金枪
- 四孢蘑菇
- 红菠菜
- 黄杞
- 山柰
- 三点金草
- 山牛蒡
- 山白菊
- 伸筋草
- 山芭蕉子
- 红辣槁树皮
- 少花腰骨藤
- 三爪龙
- 山牡丹
- 上石田螺
- 虎肾
- 娑罗子
- 胡黄连
- 荭草根
- 藿香
- 山白蜡条
- 虎肚
- 商陆叶
- 山乌珠
- 黄波罗果
- 黄杨
- 胡萝卜
- 山橿根
- 上山虎
- 升麻草
- 葫芦藓
- 虾蟆肝
- 唢呐花
- 黄瓜藤
- 山核桃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