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花生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花生
拼音注音
Shān Huā Shēng
别名
假花生、大叶青、异果山绿豆、稗豆。
来源
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假地豆Desmodiumheterocarpum(L.)DC.,以全株入药。夏、秋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半灌木或小灌木,高1~3米,嫩枝疏被白色长柔毛。茎直立或稍弯,有时近平卧。三出复叶互生,顶端一片较大;叶柄长约2厘米,被柔毛;托叶条状披针形小托叶针形;小叶片倒卵状矩圆形或椭圆形,长1.5~6厘米,宽1.3~2.5厘米,先端浑圆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无毛,下面被白色长柔毛。夏季顶生或侧生总状花序,密缀双生花,花梗长约3毫米;花萼宽钟状,萼齿宽披针形,短于萼筒或等长;蝶形花冠紫红色,长约5毫米。荚果条形,长1.2~2.5厘米,宽约3毫米,先端留有弯曲柱基,被有带钩缘毛,具4~7近方形的结荚,节间浅波状。种子圆肾形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草丛中。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西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和云南等省区。
性味
苦、甘、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预防腮腺炎,流行性乙型脑炎,喉痛;外用治毒蛇咬伤,跌打肿痛,痈疗。
用法用量
用量0.5~2两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复方
[b]毒蛇咬伤[/b]:(1)山花生、铁扫帚(截叶铁扫帚)各等量,晒干、研粉,加少量淀粉压片,每次含生药0.3克。用温开水送服或磨碎冲温开水灌服,每次15~20片,每天2~3次。(2)山花生、白花蛇舌草各3钱,徐长卿、吴茱萸各2钱,水煎冲酒服,治青竹蛇、眼睛蛇咬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多脉鹅耳枥
- 驴头
- 木麻黄
- 黑风散
- 泡桐
- 海月壳
- 石楠根
- 岩五加
- 芦子
- 金鱼
- 龙脑香子
- 肉苁蓉
- 赤胫散
- 车前子
- 白背叶根
- 地肤子
- 鲂鱼
- 旱田草
- 牡狗阴茎
- 江珧柱
- 回心草
- 虎杖叶
- 草柏枝
- 大黄
- 杉木油
- 新疆羌活
- 藕
- 山桂皮
- 草灵脂
- 蒙自木蓝
- 赤扬
- 金槐
- 姜味草
- 天脚板
- 多刺绿绒蒿
- 蒴莲
- 木蹄
- 密脉鹅掌柴
- 破头风
- 空心花
- 箭叶蓼
- 猫肝
- 绿豆皮
- 小叶云实
- 黄麻叶
- 栝楼皮
- 刺梨根
- 小红藤
- 茯神木
- 野漆树根
- 覆盆子
- 一匹草
- 红娘子
- 饭团藤
- 绵萆薢
- 马尾伸筋
- 麻栎
- 一点红
- 风藤草
- 蕨
- 南牡蒿
- 树茭瓜果
- 过山风
- 卷耳
- 鱼脑石
- 兰花参
- 披针骨牌蕨
- 西洋菜干
- 锈毛旋蒴苣苔
- 小叶鹅掌柴
- 黄秋葵叶
- 柏枝节
- 丛枝蓼
- 常春藤
- 熏衣草
- 毛叶白粉藤
- 上山龙
- 莲须
- 树茭瓜
- 滑背草鞋
- 蚂蚁上树
- 矮脚苦蒿
- 西藏花椒
- 广布柳叶菜
- 栗柄金粉蕨
- 飞天蠄蟧
- 油茶子
- 闭鞘姜
- 红荆芥
- 茵芋
- 黑血藤
- 南方红豆杉
- 白沙蒿
- 芥子
- 蔓斑鸠菊
- 透茎冷水花
- 胖血藤
- 铁树果
- 岩石羊
- 广西十大功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