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香树
《中华本草》:红香树
拼音注音
Hónɡ Xiānɡ Shù
别名
大树杜仲、香叶树。
英文名
Bark of Common Anneslea
出处
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山茶科植物茶梨的树皮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neslea fragrans Wal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晒干。
原形态
红楣 灌木或小乔木,高4-15cm。全体无毛。叶簇生于小枝顶端;叶柄粗壮,长2-3cm;叶片厚,革质,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4.5-15cm,宽3-6cm,先端短渐尖或渐尖,基部渐狭,边缘全缘,中脉在上面平内贴或稍隆起。花序由数花至多花而成紧密螺旋状排列,多近顶生;花通常白色;花梗长3-6cm,偶有2-2.5cm,粗壮,直立;萼片5,肥厚,红色,卵圆形或圆形,长1-1.5cm,边缘膜质;花瓣5,膜质,长约2cm,有短尖头;雄蕊多数,长1.2-1.5cm,花药基着,条形,有长尖头;子房半下位,2-3室,花柱3裂,与萼片同色。浆果,革质,直径约2cm,为宿存萼所包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涩;微苦;凉
归经
肝;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行气止痛;消食止泻。主心胃气痛;消化不良;泻痢;肝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;叶研末,第次1-2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香树
拼音注音
Hónɡ Xiānɡ Shù
别名
红楣、香叶树、茶梨、猪头果
来源
山茶科红香树Anneslea fragrans Wall.,以树皮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贵州。
性味
微苦、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消食健胃,舒肝退热。主治:
消化不良,肠炎;用叶研粉,每服3~5分。
肝炎,每用皮1~2两,水煎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红香树
拼音注音
Hónɡ Xiānɡ Shù
别名
猪头果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,胖婆茶(《广西植物名录》),红楣、香叶树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山茶科植物茶梨的树皮或叶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灌木或小乔木,高4~15米,全体无毛。叶肥厚革质,簇生小枝顶端,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,长4.5~15厘米,宽2~6厘米,全缘;叶柄长2~3厘米。花序由多花成紧密的螺旋状排列,多近顶生;花常白色,花梗长2~6厘米,直立,粗壮;花萼肥厚,红色,卵圆形或圆形,长1~1.5厘米,边缘膜质;花瓣膜质,长约2厘米,有短尖头;雄蕊30~40,长1.2~1.5厘米,花药基着,条形,有长尖头;子房半下伍,2~3室。浆果直径约2厘米。为宿存萼所包。
生境分布
生山坡路旁、杂林中。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。
性味
涩微苦,凉。
功能主治
健胃,舒肝,退热。治消化不良,肠炎,肝炎。
复方
①治消化不良,肠炎:红香树叶研粉,每服三至五分。
②治肝炎:红香树皮一至二两,水煎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猪血
- 华西小石积
- 厚朴果
- 大叶狼豆柴
- 粘毛黄花菍
- 白竻薳
- 红牛尾七
- 四叶细辛
- 红叶藤
- 干苔
- 云实根
- 壮筋草
- 庐山香科科
- 黄山梅
- 灯台莲
- 首乌藤
- 猴头菌
- 一枝蒿
- 黄背草果
- 云芝
- 小麦麸
- 章鱼
- 竹节参
- 交连假瘤蕨
- 桔梗
- 白地紫菀
- 棕榈皮
- 柳叶菜花
- 细叶十大功劳
- 水龙胆草根
- 红花苗
- 七里香
- 苦荞麦
- 山牛毛毡
- 茄根
- 土茶
- 豨莶果
- 野棉花根
- 大茶药根
- 荜茇根
- 榜嘎
- 九州岛岛岛岛堇菜
- 石莲子
- 伽果
- 铁色箭
- 矮叶书带蕨
- 桃树根、茎、树皮
- 四角蒲桃
- 小叶杨
- 网脉橐吾
- 鸡树条
- 龙船花茎叶
- 腊雪
- 杠香藤
- 马槟榔
- 凉粉草
- 黄花小二仙草
- 大青叶
- 小石松
- 鼻血草
- 粗糠柴
- 苦檀叶
- 炮仗筒
- 小青
- 麻叶绣球
- 落葵
- 凤凰木
- 炸腰果
- 土草果
- 岩指甲花
- 蒲儿根
- 大扁竹兰
- 绣球防风
- 野京豆
- 山油麻
- 水毛花
- 白花映山红
- 大尾摇
- 鲫鱼藤
- 假蒟根
- 番红花
- 老鹤草
- 碎米蕨
- 红头小仙
- 野烟叶
- 红马蹄草
- 涩梨叶
- 海红
- 金针菜
- 山蒟
- 花点草
- 朱砂根叶
- 角翅卫矛果
- 百花锦蛇
- 姜露
- 老鸦柿
- 金荞麦茎叶
- 裂叶崖角藤
- 槐耳
- 满天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