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花小二仙草
《中华本草》:黄花小二仙草
拼音注音
Huánɡ Huā Xiǎo èr Xiān Cǎo
别名
石崩
英文名
Chinesis Haloragis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小二仙草科植物黄花小二仙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aloragis chinensis (Thunb.) R. Br. Ex Sieb. Et Zuce. [Goniocarpus Micranthus Thunb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间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细弱分枝草本,高10-30cm。茎近直立或披散,粗糙而多少被粗毛。叶对生;近柄;叶片条状披针形至长圆形、长1-2.5cm,边缘有小锯齿,两面均粗糙而多少被粗毛;茎上部的叶互生。圆锥花序顶生,为细瘦的总状花序及穗状花序组成;花两性,极小,近无柄,基部具一小苞片;花萼4,黄色,狭长圆形,背有疏生粗毛;雄蕊8;子房下位,4室。核果极小,近球形,略粗糙,有8棱。花6-7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m左右的荒山砂地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功能主治
活血消肿;止咳平喘。主跌打骨折;哮喘;咳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;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广西植物名录》:用于驳骨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瓜叶
- 豆根木蓝
- 人尿
- 钓竿柴
- 热痱草
- 独龙
- 钉耙七
- 雕爪
- 瑞香狼毒
- 蚺蛇肉
- 铃兰
- 豆麻
- 绒白乳菇
- 揉白叶
- 软枣子
- 软水黄连
- 高山大黄
- 红石耳
- 芦花
- 钝齿青荚叶
- 肉根还阳参
- 软丝藻
- 独角牛
- 人参叶
- 榕树叶
- 钓鱼竿
- 肉珊瑚
- 荛花根
- 电灯花
- 短冠草
- 豆豉草
- 肉爬皂
- 稻谷芒
- 人参花
- 人血七
- 钓杆柴
- 独蕨萁
- 稻芽
- 跌破勒
- 独角芋
- 都拉
- 汝兰
- 紫苏苞
- 肉穗草
- 蕤仁
- 龙须参
- 柏子仁
- 海金沙
- 乳花
- 人指甲
- 日中花
- 钓鱼秆
- 独行千里
- 董棕粉
- 豆瓣七
- 如意草
- 金莲花
- 野三七
- 肉连环
- 肉郎伞
- 独花兰
- 短穗草胡椒
- 李树胶
- 蝶毛菌
- 热带灵芝
- 榕树胶汁
- 钓兰
- 短柄菝葜
- 短瓣女娄菜
- 短柄南蛇藤根
- 润鳞鳞毛蕨
- 疔毒草
- 肉苁蓉
- 豆叶参
- 顶果膜蕨
- 等宽鳞毛蕨
- 金鱼草
- 小三棵针
- 豆包菌
- 钝叶草
- 豆瓣香
- 短柱梅花草
- 短萼蜂斗草
- 顶羽菊
- 玳玳花
- 顶头马蓝
- 短柄五加
- 短柄忍冬
- 短小蛇根草
- 绒毛粉背蕨
- 光梗丝石竹
- 胆南星
- 蚺蛇膏
- 豆豉姜
- 人中黄
- 钭叶榕
- 鲫鱼子
- 豆腐泔水
- 鸐雉
- 龙胡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