鸭胆
《中华本草》:鸭胆
拼音注音
Yā Dǎn
英文名
Duck gallbladder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胆囊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as domestica Linnaeus.
采收和储藏:宰鸭去内脏时,摘下胆囊,取胆汁鲜用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as domestica Linnaeus.
采收和储藏:宰鸭去内脏时,摘下胆囊,取胆汁鲜用。
原形态
家鸭,家禽。嘴长而扁平,颈长,体扁。翅小,覆翼羽大。用面如舟底。尾短,公鸭尾有卷羽4枚。羽毛甚密,色有全白、栗壳、黑褐等不同。公鸭颈部多黑色而有金绿色光泽,且叫声嘶哑。脚矮,前3趾有蹼,后1趾略小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鸭喜合群,胆怯。无飞翔力,善游泳。主食谷类、蔬菜、鱼虫等。
资源分布:我国大部分地区饲养,定型的3个类型为北京鸭、金定鸭(卵用麻鸭)、高脚鸭(卵肉兼用型)。
资源分布:我国大部分地区饲养,定型的3个类型为北京鸭、金定鸭(卵用麻鸭)、高脚鸭(卵肉兼用型)。
形状
性状鉴别,鲜胆呈小囊状,长1.5-3cm,上端颈部较细,内有深绿色胆汁。干胆呈扁平囊状,胆汁干燥呈粉状或块状。气微腥,味苦。
化学成分
胆汁中含鹅氧胆酸(chenodeoxycholic acid),别石胆酸(allolithocholic acid),3α-羟基-7-酮基胆烷酸(3α-hydroxy-7-oxocholanic acid),3-酮-4,6-二烯胆烷酸(3-oxo-4,6-diene-choloplanic acid)。
药理作用
与鸡胆相似,主含鹅脱氧胆酸(CDCA),CDCA有利胆,溶解胆结石,促进脂及的消化和吸收,止咳祛痰平喘,降血脂,抗高务压及抗菌等作用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归经
肝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赤肿痛;痔疮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涂敷。
各家论述
《纲目》:涂痔核。又点目赤初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鸭胆
拼音注音
Yā Dǎn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胆或胆汁。
原形态
动物形态详"白鸭肉"条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苦辛,寒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《纲目》:"涂痔核。又点目赤初起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无花果
- 虾蟆胆
- 乌榄核
- 狸尾草
- 粟米草
- 旋复花
- 马皮
- 制草乌
- 竹林消
- 茅膏菜
- 牛胞衣
- 榕树
- 蛇王藤
- 水杨梅根
- 珠子参
- 九节风
- 猫儿屎果
- 洋鸭
- 对叶油麻根
- 石榕
- 骆驼黄
- 白铃子
- 绿萼梅
- 羊屎条根
- 多穗石柯茎
- 百足藤
- 石楠
- 碎骨仔树
- 苍耳
- 柑核
- 鬼柳树
- 川楝子
- 番石榴
- 糕菜
- 凫肉
- 密花轮环藤
- 红吹风
- 黄花香薷
- 海州常山
- 虎掌草
- 金叶柃
- 接筋草
- 栲栗果壳
- 蒟蒻
- 百部
- 榼藤
- 龙头草
- 龙胡子
- 麻腐
- 麻皮
- 砒石
- 鞘菝葜
- 桑黄
- 青皮
- 深山黄堇
- 石龙芮
- 水丁香
- 松萝
- 苕叶细辛
- 香花菜
- 鸮
- 雪上一支蒿
- 仰天钟
- 小红柳根
- 细齿叶柃
- 野麦子
- 野芭蕉
- 云南红豆蔻
- 紫花络石
- 苏铁
- 仙人杖
- 野桂花
- 滇高良姜
- 隔山撬
- 白鹤藤根
- 东方蝾螈
- 地沙
- 止血丹
- 紫丁香
- 雪上一枝蒿
- 大山玄参
- 翅柄蓼
- 地锦苋
- 昆明堇菜
- 牛伴木
- 瑞连草
- 水冬瓜叶
- 松叶
- 网脉旋蒴苣苔
- 无爷藤
- 十大功劳
- 佛手柑根
- 海螺壳
- 牡荆子
- 单根木
- 番杏
- 六月寒
- 黄羊肉
- 阿里红
- 花椒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