藤槐
《中华本草》:藤槐
拼音注音
Ténɡ Huái
别名
石崖风、两头槌
英文名
Common Bowringia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一豆科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藤槐的根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wringia callicarpa Champ.ex Benth.采收和储藏:根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;叶夏、秋季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藤槐 攀援灌木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3cm,两端稍膨大;托叶小而早落,无小托叶;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,长5-13cm,宽2-6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无毛;叶脉在两面均隆起,侧脉5-7对;叶近革质。花3-5朵排列成长2-5cm的伞房状的总状花序;总花梗短,纤细,疏生短柔毛;萼钟状,长约4mm,无毛;花冠白色,长约1cm;雄蕊10,分离或基部合生,不等长;子房被柔毛。荚果膨胀,卵形或近圆形,长2.5-3cm,宽约1.5cm,两端急尖,无毛,成熟时开裂,果瓣薄革质,网脉明显。种子1-2颗,椭圆形,稍扁,种皮黑色或红色,种阜白色,环状隆起。花期5-9月,果期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杂木林中,通常缠绕于其他树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。
性味
苦;寒
归经
入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凉血。主跌打损伤,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9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、叶有清热,凉血的功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鳢鱼
- 白竻薳
- 黄荆
- 蓝靛
- 山萝花
- 理肺散
- 红花绿绒蒿
- 漏斗菜
- 柱果木榄叶
- 山狸子肉
- 鱼翅
- 甘肃棘豆
- 蝈蝈
- 篱笆竹
- 莲须
- 鹅肉
- 大臭黄荆
- 帕梯
- 黑面叶
- 软骨过山龙
- 柠条子
- 覆盆子
- 角翅卫矛果
- 黄瓜
- 大串连果
- 美舌藻
- 山苦荬
- 八角乌
- 大麦苗
- 撒发
- 秋海棠果
- 脾寒草
- 茉莉根
- 剑叶铁树
- 爬山豆根
- 列当
- 虫白蜡
- 蓝茶
- 野升麻
- 蛇胆
- 大蓟
- 白果根
- 芸薹子油
- 荔枝叶
- 落地生根
- 落地金钱
- 仰天钟
- 鳆鱼
- 膀胱七
- 苦壶卢蔓
- 人头七
- 五叶藤
- 黄心果
- 还亮草
- 枫香脂
- 决明子
- 夹蛇龟肉
- 石花
- 岳桦
- 刺莓果根
- 芒硝
- 白三七根
- 关东丁香
- 金瓜
- 秃鹫
- 榕树皮
- 红背叶
- 商陆花
- 肉豆蔻
- 雉
- 拦路虎
- 硬水黄连
- 兔子毛
- 藕粉
- 石龙胆
- 牛伴木
- 胡葱子
- 银柴胡
- 白兰花
- 藤槐
- 一把篾
- 蔷薇枝
- 黄荆叶
- 狗狗秧
- 打破碗花花
- 牛奶树子
- 薜荔汁
- 沙塘木
- 油菜子油
- 鹦鹉
- 土丹参
- 沙枣
- 大花素馨花
- 达仑木
- 节节花
- 香叶天竹葵
- 穇子
- 刺槐
- 柳叶
- 李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