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口莲座蕨
《中华本草》:河口莲座蕨
拼音注音
Hé Kǒu Lián Zuò Jué
别名
河口观音座莲
英文名
Hekou Angiopteris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观音座莲科植物河口观音座莲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giopteris hokouensis Ching.采收和储藏:秋、科季采收,洗净,去叶柄与须根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河口观音莲,多年生大型蕨类植物。具肥大的根状茎。有粗大如指的叶柄;叶二回羽状,厚草质,上面黑绿色,下面绿色,羽片长圆状倒披针形,长约60cm,基部宽仅6cm,上部宽20cm,羽柄长6cm,褐色;小羽片约11对,基部的近对生,长6-8cm,宽约2cm,上部的近互生,长可达13cm,倒披针状长圆形,先端渐尖而近尾状,边缘有锐锯齿,基部近圆形;叶脉开展,多分叉,无倒行假脉。孢子囊群线形,密接,长约1.8mm,有孢子囊20-28个,距叶缘约1.4mm处着生,在羽片上部或尖端不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m左右的林瑕沟边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东南部。
性味
味微苦;涩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散结。主痄腮;瘰疬;痈疖;骨折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清热消肿、止咳散结的功能。用于腮腺炎、痈疖、瘰疬、蛇咬伤及骨折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喜树叶
- 蝲蛄石
- 莲花
- 蓼实
- 蓝叶棵
- 莱菔叶
- 仙茅
- 小麦
- 消石
- 萝藦子
- 蓝靛
- 山矾
- 十萼茄
- 犀牛皮
- 菱粉
- 盒子草
- 熊骨
- 小叶罗汉松
- 仙环小皮伞
- 小叶蛇总管
- 红毛悬钩子
- 红毛野海棠
- 小叶小羽藓
- 红毛对筋草
- 新疆香堇
- 红直獐牙菜
- 红叶铁线莲
- 红毛叶马蹄香
- 显脉香茶菜
- 红果冬青根
- 红筷子冠毛
- 墓头回
- 银耳
- 白刺花叶
- 心不干
- 橡实
- 夏枯草
- 莲房
- 密花草
- 小喇叭
- 巴茅果
- 山橘叶
- 葎草根
- 山慈菇
- 埋博树
- 木兰花
- 夏腊梅
- 明胶
- 新塔花
- 落新妇
- 山枇杷
- 喜树果
- 蓝花子
- 蓝猪耳
- 落叶梅
- 落葵子
- 大头菜子
- 熏衣草
- 小毒芋
- 山李子
- 葎草花
- 熊筋
- 路路通
- 菱茎
- 熊胆
- 熊肉
- 熊脑
- 蓝天草
- 红皮
- 红曲
- 悬钩子
- 莲座蓟
- 落葵花
- 墨旱莲
- 山绿茶
- 山矾叶
- 山棘豆
- 山百部
- 星色草
- 山橙
- 买麻藤
- 小乌泡
- 小地柏
- 山玉桂
- 山楂木
- 山白菊
- 山腊梅
- 密蒙花
- 心胆草
- 小麦麸
- 小叶柳
- 莲子草
- 小发散
- 夏至草
- 旋覆花
- 下田菊
- 莲子心
- 蓝叶藤
- 小梾木
- 山油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