碎兰花根
《中华本草》:碎兰花根
拼音注音
Suì Lán Huā Gēn
别名
癞疙宝草根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细锥香茶菜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bdosia coetsa(Buch.Ham.ex D.Don)Hara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或音灌木,高0.5-2m。根茎木质化。茎直立,四棱形,被微柔毛或近无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1-5.5cm,被微柔毛;叶片宽卵形或宽三角状卵形,长3-9cm,宽1.5-6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渐狭,边缘在基部以上具圆齿,上面疏被糙伏毛及腺点,下面沿脉有短硬毛。二歧聚伞花序3-5花,组成顶生或腑生狭圆锥花序,长5-15cm;小苞片钻形,长不及1mm;花萼钟形,长约1.5mm,外面被微柔毛及腺点,内面无毛,萼齿5,上唇3齿小,下唇2齿稍大,果时花萼增大;花冠紫或紫蓝色,长约6mm,外面被微柔毛,上唇反折,先端4圆裂,下唇长于冠筒,内凹呈舟形;雄蕊4,二强,内藏,下部微有毛;子房4裂,花柱内藏或微露出,柱头2浅裂;花盘杯状。小坚果倒卵球形,褐色。花期10月至翌年2月,果期11月翌年3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50-2700m的草坡、灌丛、林中旷地、路边、溪边、河岸、林缘或常绿阔叶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活血止痛。主湿热黄疸;胁肋疼痛;跌打伤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三七花
- 石莽草
- 黄花香
- 扶芳藤
- 鱼鳔
- 屎咕咕
- 石蝉草
- 小画眉草
- 苏铁花
- 蛇含石
- 柳叶
- 莳萝子
- 三匹叶
- 索骨丹
- 石萝藤
- 神香草
- 省雀花
- 舒筋草
- 碎骨红
- 石吊兰
- 蒒实
- 莳萝苗
- 石菖蒲花
- 石头菜
- 石风丹
- 多穗石柯
- 红马蹄草
- 红骨参
- 九管血
- 黄毛榕
- 小金发藓
- 红铧头草
- 白背小报春
- 刺南蛇藤
- 胡颓子
- 红花酢浆草
- 胡麻花
- 蚕豆壳
- 上山虎
- 红背叶
- 红缘层孔菌
- 红花雪莲花
- 柿漆
- 红须须
- 红靛
- 胡葱
- 红辣槁树皮
- 簕竹
- 法半夏
- 糖茶藨
- 红蒂蛇
- 尾花细辛
- 云南鸡矢藤
- 红背酸藤
- 红花苗
- 迎春花
- 山皮条
- 胡萝卜子
- 胡豆草
- 胡颓子根
- 梨
- 牡荆沥
- 红黑二丸
- 红麸杨
- 胡枝子根
- 胡莲
- 自然铜
- 芦竹
- 胡桐泪
- 量天尺
- 角翅卫矛果
- 指甲兰
- 黄明胶
- 八仙草
- 车前
- 水蓼
- 雪参
- 廊茵
- 牛胞衣
- 虎杖叶
- 仙掌子
- 泡囊草
- 山稔根
- 小罗伞
- 滇崖爬藤
- 甘西鼠尾
- 茯苓
- 金钱草
- 杨梅树
- 刺葡萄根
- 峨嵋耳蕨
- 大叶藜
- 水胡满
- 栗子
- 蓖麻
- 大麦苗
- 椰根
- 罗锅底
- 贝子
- 蜈蚣草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