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高粱
《中华本草》:山高粱
拼音注音
Shān Gāo Liɑnɡ
别名
红蓝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油芒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podiopogon cotulifer(Thunb.)Hack.[Andropogoncotulifer Thunb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段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油芒,多年生草本。秆高60-160cm,具4-8节。叶鞘疏松裹茎,无毛,下部者长于节间,而上部者短于节间,鞘口疏具柔毛,叶舌干膜质,长2-3mm;叶片两面均疏具细柔毛或上部的毛较少而粗糙,长10-60cm,宽8-14mm。圆锥花序开展,长15-25cm每节具2至数个或上部的节仅具1个分枝;分枝细弱,长5-11cm,下部裸露而无小穗,上部具6-10节,每节具2小穗,1具称柄1具短短,柄之先端膨大而具细短毛。小穗长5-6mm,基部具短于小穗5-6倍的细毛;两颖近于相等,草质,先端常具短小尖头,第1颖具7-9脉,粗糙,边缘疏具柔毛,第2颖具7脉,主脉及附近疏具柔毛;第1外稃透明膜质,长圆状披针形,约短于颖的1/3;第2外稃透明膜质,长圆形,稍短于第1外稃,先端深2裂,裂齿间伸出1芒,芒长约12mm,中部以下膝曲,芒柱稍扭转,内稃长圆状披针形,先端啮蚀状,约短于外稃的1/3;雄蕊3,花药黄色,长2-3mm。花、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长于向阳山坡、山谷草地和荒芜之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陕西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功能主治
解表;清热;活血通经。主风热感冒;痢疾;痛经;闭经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旱冬瓜
- 木蓝
- 全缘凤尾蕨
- 地黄
- 黄花山柰
- 豹骨
- 苦竹茹
- 瓮菜癀
- 狗脑
- 山吴萸果
- 蓬莱草
- 野鸡草
- 麦斛
- 四叶细辛
- 网脉橐吾
- 隔山香
- 光板猫叶草
- 乳香
- 老蛇头
- 酸模
- 对生耳蕨
- 海蝰
- 鲨鱼胆
- 大叶树萝卜
- 缩砂蜜
- 狐狸尾
- 酸模叶橐吾
- 蘡薁
- 木半夏根
- 刺榆皮
- 仔榄树
- 椰子油
- 黑虎耳草
- 无根藤
- 荸荠
- 桂木干
- 蛇百子
- 东廧子
- 山大刀根
- 藕
- 小檗
- 无名木皮
- 桂皮紫萁
- 金雀根
- 桑耳
- 华清香藤
- 葱叶
- 水黄花
- 干饧糟
- 枫树
- 金樱叶
- 蝶兰
- 山蜘蛛
- 山郎木叶
- 小麦
- 昆布
- 萹蓄
- 绒毛诃子
- 泡花子
- 鹅绒藤
- 毛柄短肠蕨
- 圆叶乌头
- 雄黄兰
- 桦叶荚蒾
- 制草乌
- 小狼毒
- 尖叶唐松草
- 多枝婆婆纳
- 石松子
- 牛角七
- 土瓜狼毒
- 崖棕根
- 光决明
- 雷公藤
- 牛尾独活
- 小粘药
- 土木香
- 小花梾木
- 虫莲
- 水栀根
- 小叶鹅掌柴
- 醉针茅
- 陆英果实
- 蘽根
- 小茅香
- 仙百草
- 老虎耳根
- 桐皮
- 越橘叶
- 山鸡腿
- 土羌活
- 驴耳风毛菊
- 罗布麻叶
- 菊花脑
- 凉三七
- 瘤孢地菇
- 猪肚
- 桃枝
- 鸡挂骨草
- 建砂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