狐胆
《中华本草》:狐胆
拼音注音
Hú Dǎn
别名
狐
英文名
Fox gallbladder
出处
出自《本草图经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犬科动物狐狸和南狐的胆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Vulpes vulpes Linnaeus2.Vulpes vulpes hoole Swinhoe采收和储藏:捕杀后,剖腹,取出胆囊,阴干。
原形态
1.狐狸,体长约75cm,重7.5kg。颜面狭窄,吻尖。四肢短,尾粗长,超过体长的一半,且其毛蓬松,身上有特殊的狐骚味。头部棕灰色,吻端棕黑色,下颌污白色,耳背黑色或棕黑色。背部红棕色,体侧黄褐色,腹部黄白色。四肢棕色或浅褐色,前后肢外侧有一条黑纹。尾色同背部,尾端白色。毛色因个体而有差异。2.南狐,体形似狗,中等细长。重7.5kg左右,外形与上种类似,亦有腭臭。毛色变化较大,通常标准者,其头、躯、尾为赤褐色;深者赤色,浅者黄褐色。个体头部灰棕色;唇、下颏至前胸暗白色;颈、肩、体两侧稍黄色,背部红棕色;腹面白色或黄白色,尾尖白色。前后肢外侧的黑褐色带纹,其宽狭不等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森林、丘陵、草原等地。穴居树洞,土穴中常抱尾而睡。和动敏捷,食物杂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归经
心;肝;胆经
功能主治
开窍;镇惊;清热健胃。主昏厥;癫痫;心痛;疟疾;纳呆
用法用量
内服:干燥研末,1.5-3g,或入丸剂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纲目》:辟邪疟,解酒毒。2.《陆川本草》:泻胆火,治癫痫。3.《四川中药志》:风干研细兑开水服,治心气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狐胆
拼音注音
Hú Dǎn
出处
《本草图经》
来源
为犬科动物狐的胆。将狐杀死后,剖腹,取出胆囊,阴干。
性味
《陆川本草》:"甘苦,寒。"
功能主治
治癫痫,心气痛,疟疾。
①《纲目》:"辟邪疟,解酒毒。"
②《陆川本草》:"泻胆火,治癫痫。"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风干研细兑开水服,治心气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0.5~1钱;或入丸剂。
复方
治疟,寒热发作无时:砒霜半两,朱砂半两,麝香一分,阿魏一分,狐胆一枚,黄丹一分,绿豆面一分。上药,都细研令匀,五月用粽子尖,和丸如梧桐子大。空心及发前,以冷醋汤下二丸,忌食热物。(《圣惠方》狐胆丸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梅根
- 三消草
- 水冬瓜花
- 珍珠
- 红茎黄芩
- 白苏子油
- 鸮
- 水麻根
- 大叶凤仙花
- 黄山药
- 五脉山黧豆
- 鲎
- 瓠子子
- 章鱼
- 山艾叶
- 苦豆根
- 蚬肉海棠
- 红荆芥
- 桂竹香
- 朝鲜崖柏仁
- 雾水葛
- 红粘谷子
- 海桑
- 牛皮草
- 棘胸蛙
- 黄药子
- 剪刀股
- 岩豆
- 黑根药
- 雷五加叶
- 五香草
- 红萆薢
- 韶子
- 豆豉草
- 尖尾风根
- 裂果卫矛
- 鱼眼草
- 丁香露
- 刺梨叶
- 头花猪屎豆
- 菘菜
- 细叶防风
- 鸡子白
- 黄皮血藤
- 斑竹根
- 毛花点草
- 铺地黍
- 夹蛇龟
- 赤链蛇
- 宽卵叶山蚂蝗
- 云朴
- 破骨风
- 画眉草
- 构菌
- 狗头芙蓉
- 紫背草
- 毛刺果藤
- 斑鸠占
- 山豆根
- 紫楠根
- 香附
- 蝙蝠葛
- 犁头草
- 海金沙草
- 猪母柴根
- 窄叶大戟
- 猪肝
- 尖耳贯众
- 大将军
- 小黄断肠草
- 单根木
- 糯稻根
- 预知子
- 扶栘木皮
- 野凤仙花
- 堵喇
- 黄皮叶
- 枫寄生
- 斩妖剑
- 沼地马先蒿
- 姜黄草
- 清香桂
- 雪猪油
- 糖橘红
- 金丝矮陀陀
- 锯锯藤
- 地仙桃
- 牛耳枫
- 老枪谷子
- 甜果藤
- 金匙叶草
- 青棉花藤
- 金铁锁
- 豪猪肚
- 獐骨
- 蝙蝠草
- 棕竹根
- 矮杨梅皮
- 舌状蜈蚣藻
- 竹叶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