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吴萸果
《中华本草》:山吴萸果
拼音注音
Shān Wú Yú Guǒ
别名
五除叶、山吴萸
英文名
Leaf of Trichotomous Evodia
出处
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山吴萸Evodia trichotoma (Lour.)Pier.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vodia trichotoma (Lour.)Pier.[Tetradium trichotoma Lour.]采收和储藏:7-8月果实未成熟时采摘,晒干。
原形态
山吴萸 小乔木,高6m或更高。树皮灰色或灰褐色,全株有香气。枝褐色,有白色斑点状皮孔。奇数羽状复叶对生;小叶柄长4-8mm,中央一片柄长约1.5cm;小叶片薄纸质或纸质,腺点多而清晰,5-11;狭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,长7-15cm,宽2.5-6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或偏斜,全缘。聚伞圆锥花序顶生,长达25cm,宽达30cm;苞片对生,生于花序轴基部呈小叶片状;花轴及花梗均被短柔毛;萼片4,广卵形,长约1mm;花瓣4,白色,长圆形,长3-4mm,宽1.5mm;雄花的雄蕊长5-6mm,花丝见全被毛,花药广椭圆形,长1.5-2mm,退化雌蕊圆锥状,几与花瓣等长,4裂,裂片基部略被毛;雌花的退化雄蕊鳞片状,长不及1mm,子房圆球形,无毛,花柱较子房短,柱头头状。成熟的心皮4数,也有2-3数,红褐色,有皱纹,具黑褐色的腺点甚多。种子近球形,直径5-6mm,黑色,有光泽。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喜生溪涧两岸湿润的丛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;辛;温
归经
肝;脾经
功能主治
理气止痛;祛风散寒。主腹泻;胃腹冷痛;肝胃气痛;感冒;咳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山吴萸果
拼音注音
Shān Wú Yú Guǒ
出处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芸香科植物山吴萸的果实。
原形态
形态详"五除叶"条。
性味
苦辛,温。
功能主治
温中散寒,祛风止痛,舒肝理气。治腹泻,肝胃气痛,胃腹冷痛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倒挂牛
- 海萝
- 穗花杉根
- 骨把
- 缩砂蜜
- 小朴松实
- 海桐皮
- 黄瓜皮
- 树头菜
- 雀头血
- 千屈草
- 万年青
- 硬水黄连
- 林背子
- 东北鼢鼠
- 白果根
- 密叶天胡荽
- 黄荆叶
- 银边吊兰
- 骨牌蕨
- 西瓜霜
- 大串连果
- 醉针茅根
- 虾筏草
- 虎杖
- 树头菜根
- 假百合
- 头发七
- 羊外肾
- 藏红花
- 大叶凤仙花
- 野西瓜苗
- 白豆
- 青荚叶茎髓
- 苏铁果
- 香港四照花果
- 暗鳞鳞毛蕨
- 米饭花果
- 土麦冬
- 密花轮环藤
- 朴树
- 毛莲蒿
- 丽春花果实
- 刺叶苏铁
- 黄芫花
- 白杨枝
- 调羹树
- 吹火筒
- 驴断肠
- 黑蒿
- 华风车子叶
- 皂荚叶
- 天蓬草
- 七筋姑
- 麻母
- 野芋
- 灵砂
- 矮陀陀
- 橙子皮
- 崖姜
- 量天尺花
- 黄背草苗
- 苍白过路黄
- 磁石
- 糙苏
- 草乌
- 砗磲
- 茶子
- 菜蓟
- 檫树
- 葱须
- 草蛛
- 蚕砂
- 慈姑叶
- 蟾皮
- 慈乌胆
- 蝉花
- 翅茎香青
- 树葫芦
- 葱实
- 慈竹箨
- 曾青
- 川莓
- 慈竹笋
- 蚕豆叶
- 草玉梅
- 翠羽草
- 苍耳子
- 慈竹根
- 寸节七
- 菖蒲叶
- 粗叶木叶
- 翠蓝草
- 苍耳花
- 蚕豆花
- 草绣球
- 藏三七
- 翠云草
- 秤砣梨
- 草果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