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咬癀
《中华本草》:虎咬癀
拼音注音
Hǔ Yǎo Huán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粟米草科植物星毛粟米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llugo lotoides(L.)O.kuntze[Glinus lotoides L.;Mollugo hirta Thunb.]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全草,除去杂质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全体被星状柔毛。茎匍匐状,分枝多。基生叶莲座状,早落,茎生叶假轮生或对生,倒卵形至矩圆状匙形,长6-22mm,宽5-15mm,先端钝圆或急尖,基部渐狭;叶柄甚短。花1-4朵簇生,无梗或近无梗;萼片5,椭圆形或矩圆形,长4-6mm;无花瓣;雄蕊5,有时多至15,分离;子房上位,5室,花柱5,分离。蒴果卵圆形,与萼片等长,且为宿萼包围,5瓣裂。种于多数,肾形,栗褐色,有多数颗粒状突起,假种皮囊状,种阜条形。花果期春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空旷沙地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海南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淡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化湿;解毒消肿。主湿热泄泻;感冒咳嗽;风疹;疮疖;目赤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铧头草
- 四叶草
- 黄大豆
- 黄开口
- 胡豆草
- 三头灯心草
- 上树咳
- 虎杖香蕈
- 黄泥菜
- 胡荽子
- 扭子菜
- 山椒根
- 山紫菀
- 红花锦鸡儿
- 三角风
- 山桂皮
- 丝线吊芙蓉
- 蛤叶薯
- 黄寿丹
- 四棱杆
- 黄水茄
- 山石榴
- 伸筋草
- 红菠菜
- 山柰
- 山牡丹
- 丝毛毛毡草
- 虎肾
- 山芭蕉子
- 双叶金枪
- 红雀珊瑚
- 女娄菜根
- 虎石头
- 黄杨木叶
- 女儿红根
- 山橙
- 红花菜
- 荷叶金钱
- 胡桃根
- 褐带环口螺
- 升麻
- 黄牛毛藓
- 虎耳草
- 山岗稔
- 升药
- 山大颜
- 荭草花
- 山毛藓
- 还阳草
- 三尖杉
- 四指马鲅
- 南蛇竻根
- 山杜仲
- 实葫芦根
- 山刺梨
- 牛含水
- 山绿茶
- 伞杨
- 鹤草芽
- 黄堇
- 丝茅七
- 虾蟆皮
- 圆叶母草
- 火焰兰
- 射尿拐
- 山柏
- 十二槐花
- 黄唇鱼肝
- 山木通
- 黄瓦韦
- 丝带蕨
- 丝绵
- 山狸子骨
- 山肉桂
- 伸筋藤
- 红豆树
- 山五味子叶
- 山禾串
- 黄山鳞毛蕨
- 黄山鳞毛蕨根
- 三对叶丹参
- 山五味子根
- 黄疸树
- 山枇杷
- 花蜘蛛
- 双籽棕
- 黄桷浆
- 花蚊虫
- 三翅铁角蕨
- 沙拐枣
- 桂丁
- 台湾泡桐叶
- 鹿筋
- 双色龙胆
- 黄樟
- 山柳菊
- 大剑叶木
- 墨旱莲
- 草木樨
- 落地生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