射尿(虫另)
《中华本草》:射尿(虫另)
拼音注音
Shè Niào ( Chónɡ Lìnɡ )
别名
青竹(虫另)、游蛙、油(虫另)
英文名
Discoloration Rhacophorus
出处
出自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树娃科动物斑腿树蛙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acophorus leucomystax (Gravenhorst)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捕捉,剥去外皮,除去内脏,洗净,鲜用或烘干研粉。
原形态
斑腿树蛙,雄蛙体长45mm,雌蛙61mm,体扁平,头长、宽约相等,吻略尖圆,吻棱明显;鼻孔近吻端;眼间距大于鼻间距或上眼睑之宽,鼓膜为眼很能够之半;舌后端缺刻深,犁骨齿窄长,指趾端膨大成吸盘;横沟分隔成背腹面;指长顺序为3,4,2,1;指趾端膨大或稍有蹼,关节下瘤与内跖突小而明显,有时有指基下瘤。后肢长,胫跗关节前达眼与鼻孔之间。胫长不到体长之半,趾吸盘略小于指吸盘,趾间之蹼约为1/3;关节下瘤与内跖突小而明显,无处跖突。生活时颜色变异大,随环境条件而异可由浅褶黄色到深棕色,背面之花纹变异亦大,一般有4条黑纵纹,有的则在头后成“X”形斑,上颌缘有细白线纹;股部有3-4条横纹,大腿后方及肛部有网状棕色斑颇醒目;腹面乳白色,咽部稍有棕点。雄蛙有单咽下内声囊,声囊孔圆形,第1指基部乳白色婚垫极明显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草丛间,少有在树上者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咸;性微寒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化瘀止血接骨续筋。主外伤出血;跌打损伤;骨折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烘干,研粉撒;或敷贴。
各家论述
《陆川本草》:接骨。治跌打,骨折。
临床应用
治疗外伤出血。将树蛙烘干后研粉过筛,撒于外伤出血处;或将树蛙腹部撕开,连同内脏,贴在外伤出血处。止血效果良好。动物试验时,将猪股动脉横切开1/2,局部撒树蛙粉30秒钟后即见止血。曾治一个5岁男孩,左额跌伤,伤口长4cm,深达颅骨,出血不止,经用树蛙粉后立即止血,5天后伤口愈合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四方蒿
- 四念癀
- 四楞蒿
- 四照花皮
- 山五味子
- 山五味子叶
- 山五味子根
- 山吴萸
- 山峰西番莲
- 双籽棕
- 双股箭
- 山枇杷叶
- 山枇杷根
- 山木通根
- 山枇杷
- 山李子
- 人尿
- 山柰
- 山扁豆子
- 毛千屈菜
- 山慈姑花
- 苦白蜡
- 山杨树皮
- 山扁豆
- 山杜仲
- 山杨柳
- 山枝根
- 山柑算盘子
- 山枝仁
- 臭草
- 山木通
- 山柏
- 黄背草苗
- 透骨香
- 狗筋蔓
- 戟叶瓦韦
- 九节菖蒲
- 牛耳枫子
- 麒麟尾
- 蓝锡莎菊
- 草原老鹳草
- 斑鸠菊
- 玉带根
- 山臭草
- 铜锤玉带草
- 红背叶
- 石仙桃
- 赤茯苓
- 天牛
- 塌菜
- 小乌泡根
- 毛蒌
- 土金耳环
- 麂肉
- 土黄芩
- 苦菜根
- 还阳参
- 鸢尾
- 红毒茴
- 雪梨膏
- 鹿蹄根
- 虎掌草叶
- 头顶一颗珠
- 透茎冷水花
- 露兜竻蔃
- 常春油麻藤
- 苦茶叶
- 山白果
- 西瓜黑霜
- 大花列当
- 青杠膏
- 雪里见
- 大叶刺篱木叶
- 大叶紫薇
- 矮地茶
- 东北堇菜
- 了哥王
- 青蟹
- 过岗龙
- 雀榕叶
- 穬麦蘖
- 阔叶假参
- 雀梅藤叶
- 芭茅果
- 苦苣根
- 青海防风
- 红酸杆
- 通经草
- 翁波
- 榕树皮
- 牡荆子
- 淡味当药
- 青蒿囊虫
- 铁钉菜
- 南方红豆杉
- 萆薢
- 栀子叶
- 十三年花
- 桔梗
- 矮叶书带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