射尿(虫另)
《中华本草》:射尿(虫另)
拼音注音
Shè Niào ( Chónɡ Lìnɡ )
别名
青竹(虫另)、游蛙、油(虫另)
英文名
Discoloration Rhacophorus
出处
出自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树娃科动物斑腿树蛙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acophorus leucomystax (Gravenhorst)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捕捉,剥去外皮,除去内脏,洗净,鲜用或烘干研粉。
原形态
斑腿树蛙,雄蛙体长45mm,雌蛙61mm,体扁平,头长、宽约相等,吻略尖圆,吻棱明显;鼻孔近吻端;眼间距大于鼻间距或上眼睑之宽,鼓膜为眼很能够之半;舌后端缺刻深,犁骨齿窄长,指趾端膨大成吸盘;横沟分隔成背腹面;指长顺序为3,4,2,1;指趾端膨大或稍有蹼,关节下瘤与内跖突小而明显,有时有指基下瘤。后肢长,胫跗关节前达眼与鼻孔之间。胫长不到体长之半,趾吸盘略小于指吸盘,趾间之蹼约为1/3;关节下瘤与内跖突小而明显,无处跖突。生活时颜色变异大,随环境条件而异可由浅褶黄色到深棕色,背面之花纹变异亦大,一般有4条黑纵纹,有的则在头后成“X”形斑,上颌缘有细白线纹;股部有3-4条横纹,大腿后方及肛部有网状棕色斑颇醒目;腹面乳白色,咽部稍有棕点。雄蛙有单咽下内声囊,声囊孔圆形,第1指基部乳白色婚垫极明显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草丛间,少有在树上者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咸;性微寒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化瘀止血接骨续筋。主外伤出血;跌打损伤;骨折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烘干,研粉撒;或敷贴。
各家论述
《陆川本草》:接骨。治跌打,骨折。
临床应用
治疗外伤出血。将树蛙烘干后研粉过筛,撒于外伤出血处;或将树蛙腹部撕开,连同内脏,贴在外伤出血处。止血效果良好。动物试验时,将猪股动脉横切开1/2,局部撒树蛙粉30秒钟后即见止血。曾治一个5岁男孩,左额跌伤,伤口长4cm,深达颅骨,出血不止,经用树蛙粉后立即止血,5天后伤口愈合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羊肉
- 卷茎蓼
- 鲎壳
- 黄稔根
- 丝瓜蒂
- 白线蛇
- 黄藁本
- 黄水藨叶
- 黄背草根
- 黄石脂
- 交翅木
- 铧尖草
- 万年青叶
- 四楞蒿
- 寸金草
- 耧斗菜
- 四孢蘑菇
- 山牛蒡
- 红辣槁树皮
- 少花腰骨藤
- 娑罗子
- 荭草根
- 三爪龙
- 三角草
- 虎肚
- 牛马藤
- 商陆叶
- 红铧头草
- 山乌珠
- 山白蜡条
- 黄波罗果
- 山橿根
- 上山虎
- 升麻草
- 胡萝卜
- 空筒泡
- 金雀儿
- 吊山桃
- 鹊豆
- 双肾草
- 南瓜花
- 三角叶风毛菊
- 四楞通
- 三叶金锦香
- 三股筋
- 红辣蓼
- 山腊梅
- 红花杜鹃
- 黄土
- 南粤马兜铃
- 黄柏
- 黄梢蛇
- 蔊菜
- 魔芋
- 宿苞豆
- 胡葱子
- 山脚麻
- 四叶萝芙木
- 四川木蓝
- 黄栎
- 黄牛茶
- 山臭草
- 黄杨叶
- 南蛇簕
- 山慈菇
- 虎头蕉
- 红葵
- 三花枪刀药根
- 三羽叉蕨
- 山枝根
- 虎杖叶
- 丝瓜
- 蝴蝶暗消
- 接骨紫菀
- 狗尾草
- 射尿拐
- 山木通
- 山柏
- 十二槐花
- 耳叶排草
- 冬凌草
- 狼膏
- 宜昌荚蒾叶
- 海星
- 落花生
- 木槿
- 碧桃干
- 车前状垂头菊
- 砂茴香
- 淡竹叶
- 老鼠竻
- 车前草
- 毒芹
- 水胡满
- 石龙子
- 月见草油
- 小果野葡萄
- 佛杜树
- 小罗伞
- 毛叶黄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