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铁树叶
《中华本草》:山铁树叶
拼音注音
Shān Tiě Shù Yè
别名
剑叶木、乌猿蔗
英文名
Leaf of Cambodia Dracaena
出处
出自《广西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龙舌兰科植物小花龙血树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.[Pleomele cambodiana(Gagnep.)Merr.et Chun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切碎,鲜或晒干。
原形态
山铁树,常绿灌木。高3.5-4m。叶簇生于分枝顶部;无柄;叶片线状披针形,长30-50cm,宽1.2-4cm,先端长渐尖,具锐尖头,基部抱茎;中脉不明显。圆锥花序长达2m,有极多分枝;花黄色,长约8mm,通常3-5(-10)朵簇生于花序分枝的每一节上;有极短花梗;花被管短,裂片披针形,长约6mm;雄蕊6,短于花被;子房椭圆形,长约3.5mm,花柱长3mm。浆果球形,具种子1颗,或三棱状卵形而有3颗种子。花期5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密林中或栽于庭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折曲,边缘向背面反卷,上部常纵裂开,展平后呈细长条形或剑形,长30-90cm,宽1.5-5cm。两面黄棕色或棕绿色,半革质,中脉稍厚,不突起,密被纵条纹,先端细尾尖,下部略变窄而基部抱茎,全缘。质韧,不易折断。气微,味辛、微麻。
性味
甘;淡;凉
功能主治
散瘀止血;止咳平喘。主咯血;咳血;吐血;衄血;尿血;便血;崩漏;跌打损伤;哮喘;痢疾;小儿疳积。
用法用量
内服;煎汤,30-60g,鲜者30-15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《广西中草药》孕妇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山铁树叶
拼音注音
Shān Tiě Shù Yè
别名
剑叶木、乌猿蔗
出处
《广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龙舌兰科植物山铁树的叶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。叶互生,聚生于茎顶;叶片披针形,革质;无叶柄。花两性,成顶生的圆锥花序;小花具细弱的花柄,基部有膜质小苞片3枚;花冠管状,裂片6;雄蕊6,花丝丝状,花药背着;子房3室。浆果球形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栽培或野生。分布广西、广东、云南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味甘淡,性平,无毒。
功能主治
止血。治咳血、吐血、衄血,大小便出血,哮喘,痢疾,小儿疳疾,跌打外伤出血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(鲜者1~5两)。外用:捣敷。
注意
孕妇慎服。
复方
①治大小便出血:鲜山铁树叶五两。煎汤,白糖调服。
②治咳血、吐血、衄血:山铁树五两,龙芽草、白茅根各二两。水煎,日分二次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珍珠
- 藏绵芪
- 树萝卜
- 杉寄生叶
- 丁香露
- 东风草
- 锦香草叶
- 凤尾贯众
- 山矾
- 东风橘根
- 箭叶蓼
- 大花剪秋罗
- 大头茶
- 狗头芙蓉
- 云杉球果
- 火炭母草根
- 冬瓜藤
- 大果臭椿皮
- 大红毛叶
- 东廧子
- 敦盛草
- 凤尾猪鬃草
- 刺石榴
- 搜山黄
- 芥菜
- 天蓬草
- 大花活血丹
- 冬青子
- 四川山矾
- 大树跌打
- 蒺藜
- 刺蒺藜
- 树甘草
- 桑蠹虫
- 树葱
- 杉皮
- 苏木
- 叉歧繁缕
- 松花粉
- 黄杨
- 蓟罂粟
- 葫芦藓
- 桑叶汁
- 刺藦苓草
- 山陀螺
- 刺葡萄根
- 红花山牵牛
- 红背酸藤
- 丛毛榕
- 唢呐花
- 树头菜根
- 催产草
- 一把伞
- 蛤蟆草
- 浙桐皮
- 鲎胆
- 莙荙菜
- 虎图辣
- 山葛薯
- 山芙蓉
- 碱黄鹌菜
- 狐胆
- 山核桃仁
- 翠蓝草
- 少年红
- 山茶花
- 红花寄生
- 红莲子草
- 猪髓
- 红背桂
- 桑芽
- 云南五叶参
- 积雪草
- 刺老鸦
- 豪猪肚
- 獐牙菜
- 梓白皮
- 荚囊蕨
- 山藤藤秧
- 鹤虱
- 豪猪肉
- 火炮草果
- 红豆七
- 黄总花草
- 毛嘴签
- 山棘豆
- 鹄油
- 海韭菜
- 散尾葵
- 竹节海棠
- 红背马蓝
- 大阳关
- 催乳藤
- 四照花
- 杉子
- 商陆花
- 鹤顶兰
- 对叶百部
- 树头芭蕉
- 黄楝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