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木子
《中华本草》:红木子
拼音注音
Hónɡ Mù Zǐ
别名
山羊角树、山丁木。
英文名
Seed of Calyx-shaped Carrierea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大风子科植物山羊角树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rierea calycina Franch.采收和储藏:10月果实成熟时,剥开蒴果,取出种子,晒干。
原形态
山羊角树 常绿乔木,高5-12m。小枝褐色,有皮孔,光滑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5-9cm;叶革质,长圆形、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8-16cm,宽5-10cm,先端锐尖,基部圆形,两面无毛,边缘有疏离的钝圆锯齿,齿端有腺体;基出脉3条。圆锥花序顶生;花白色,花梗中部有2叶状苞片;雌雄异株;萼片5,无花瓣;雄蕊多数;子房长圆状卵形,1室,有3-4侧膜胎座,胚珠多数;花柱3-4,短而向外反曲,柱头3浅裂。蒴果纺锤形,略弯呈羊角状,外被毡状毛,外果皮木质,自先端向下3瓣裂,各裂瓣再分裂为2;种子多数,周围生翅。花期5-6月,果熟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石灰山地阔叶林中或林缘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湖北、湖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苦;凉
归经
心;肝经
功能主治
熄风;定眩。主头晕;目眩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各家论述
《四川中药志》:除风补脑,治头闷目眩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红木子
拼音注音
Hónɡ Mù Zǐ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大风子科植物山羊角树的种子。
原形态
山羊角树,又名:山丁木。
落叶小乔木,高5~12米。小枝灰色,无毛。单叶互生,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,长9~14厘米,阔4.5~6厘米,先端尾尖,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边缘具稀疏小齿,齿尖有腺体,革质,上面深绿色,无毛,下面淡绿色,脉上被细毛;叶柄长5~9厘米,圆锥花序顶生;花白色,雌雄异株;苞片2,对生,卵形;萼5片,少数有4片,卵形,长1.5~1.8厘米,阔1~1.2厘米;无花瓣;雄蕊多数;子房上位,被毛,花柱呈放射状排列。蒴果纺锤形,稍弯曲,木质,被淡黄色毛,长4~5厘米。种子一端具膜质之翅。花期5~6月。果热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森林边。分布四川、湖北等地。
性味
性凉,味苦,无毒。
功能主治
除风补脑。治头闷目眩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复方
①治头闷:红木子、藁本、天麻、决明子、夏枯草。共蒸猪脑髓服。
②治目眩:红木子、菊花、桑叶、狗尾草、夜明眇、石决明。共蒸猪肝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虎斑游蛇
- 天仙藤
- 水翁皮
- 苏木蓝
- 山慈菇
- 粉瘤菌
- 全叶马兰
- 栾华
- 毛蒌
- 小花梾木
- 鸐雉
- 挖耳草根
- 金樱根
- 高寒露珠草
- 苦艾
- 醉针茅根
- 韭子
- 桦革裥菌
- 双肾子
- 茯苓皮
- 香油罐
- 柞木叶
- 蛇王藤
- 刺果甘草
- 大避债蛾
- 中华赛爵床
- 地蜂子
- 猪蹄甲
- 水细辛
- 吉笼草
- 大叶蛇总管
- 桑耳
- 鮧鱼鳔
- 九州岛岛岛岛堇菜
- 雉肝
- 野升麻
- 腊雪
- 蚕豆花
- 鸡冠子
- 覆盆子
- 括金板
- 十萼茄
- 文竹
- 豺皮樟
- 金雀花
- 长春花
- 瓦草
- 牡荆叶
- 羊脂
- 番荔枝叶
- 牡丹藤
- 柱果木榄叶
- 油桐根
- 海白石
- 黄瓜藤
- 白扁豆
- 散瘀草
- 铃当子
- 火腿
- 心叶兔耳风
- 黄花蒿子
- 倒地铃
- 美登木
- 鸡子
- 牛心果
- 娃娃鱼
- 多脉鹅耳枥
- 一皮草
- 熊脑
- 厚叶算盘子
- 白九股牛
- 小叶眼树莲
- 贯众
- 杨栌耳
- 牛耳枫子
- 绿豆衣
- 猫须草
- 九节风
- 柏树油
- 老白花
- 白杨枝
- 土附子
- 红叶甘橿
- 菊花
- 鹅腿骨
- 苦蘵果实
- 布朗耳蕨
- 弓果藤
- 射鸡尾
- 矮脚苦蒿
- 月光花
- 金银忍冬
- 紫金皮
- 牡蒿根
- 黄龙藤叶
- 牛嗓管
- 大苞寄生
- 马兰
- 山吴萸
- 南岭黄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