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鼠
《中华本草》:松鼠
拼音注音
Sōnɡ Shǔ
别名
栗鼠、灰鼠
英文名
Squirrel
出处
出自《医林纂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松鼠科动物松鼠除去内脏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iurus vulgaris Linnaeus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猎捕,捕后杀死,除去内脏,阴干。
原形态
松鼠,为树栖齿动物,身体细长,体长18-26cm,尾长而大,超过体长之半。前肢较后肢短。前足掌裸露,掌垫2,指垫3。后足跖被毛,有4指垫,无跖垫。4足具钩状爪。全身为褐灰色,腹毛全白,尾呈棕黑色,耳郭灰黑色。个体毛色差异较大,有青灰色、灰色、深灰褐色、黑褐色等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居树洞中或筑巢于树枝间。食松子和其他核果、蘑菇及嫩枝、嫩芽等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大小兴安岭、长白山脱离河北、山西、新疆北部阿尔泰山、河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咸;性平
归经
肺;肝;脾;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理气调经;杀虫消积。主妇女月经不调;痛经;肺结核;胸膜炎;疳积;痔瘘
用法用量
内服:焙焦研末,5-10g。外用:适量,焙焦研末,撒布。
各家论述
《医林纂要》:杀疳,治痿,消瓜果积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松鼠
拼音注音
Sōnɡ Shǔ
别名
灰鼠
来源
啮齿目松鼠科灰鼠Sciurus vulgaris L.,以全体入药。
生境分布
东北。
功能主治
理气调经。主治肺结核,肋膜炎,月经不调,痔疮等。
用法用量
1~2钱。
复方
治[b]月经不调[/b]:灰鼠1只,黑烧,研面,每次1钱,日服2次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松鼠
拼音注音
Sōnɡ Shǔ
别名
栗鼠(《医林纂要》)。
出处
《医林纂要》
来源
为松鼠科动物松鼠的全体。
原形态
体长18~26厘米,尾长而蓬松,超过体长之半。体形细长,前肢比后肢短,前足掌裸露,后足跖被毛,爪锐利,成钩状。耳端具黑色簇毛,冬毛尤为显着.背部、体侧、四肢外侧和肩部,冬毛为灰色或灰褐色,夏毛为黑褐色,颈下和腹部均为白色。毛色地理差异明显,北部偏灰,南部较黑。
栖于亚寒带针叶林或针、阔混交林中,居于树洞中或筑巢于树上。以松子或其他的核果、蘑菇、嫩枝、幼芽等为食,有时也食昆虫。每年繁殖1~2次,每胎产4~6仔。每年换毛2次。
生境分布
分布东北及内蒙古、新疆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等地。
性味
《医林纂要》:"甘咸,平。"
功能主治
《医林纂要》:"杀疳,治瘘,消瓜果积。"
复方
①治肺结核、肋膜炎、妇人月经痛:松鼠(黑烧)六分至三钱。一日三次分服。(《动植物民间药》)
②治痔疾:以松鼠黑烧粉末撒布之。(《动植物民间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花苜蓿
- 球果藤
- 长柄赤车
- 黄花鸢尾
- 山花生
- 七鳃鳗
- 米碎花根
- 黄花苜蓿
- 山蜡梅
- 油杉
- 河乌
- 蟾蜍
- 对叶油麻叶
- 黄蜀葵根
- 榔榆叶
- 榆耳
- 绿段草
- 南蛇竻根
- 印度菩提树皮
- 毛葡萄根皮
- 刺沙蓬
- 鱼尾葵叶
- 火棘
- 岩凤尾蕨
- 臭灵丹
- 牛藤果
- 苍山冷杉
- 大马蹄蕨
- 海狗肾
- 荔枝藤
- 翅柄蓼
- 败酱草
- 独叶一枝花
- 毛稔根
- 漆树木心
- 脓见愁根
- 午时茶
- 四叶参
- 猪脬
- 窿缘小叶桉
- 白粉蝶
- 心叶虎耳草
- 草蜘蛛
- 臭辣树
- 肚拉
- 灯台莲
- 福寿草
- 饭汤子
- 柑叶
- 吕宋果
- 海南茄
- 蒙自赤杨
- 柠檬桉叶
- 桑椹
- 青果
- 甜瓜花
- 威灵仙
- 东菊
- 紫花芥
- 山黄皮
- 白花龙胆
- 绵马贯众
- 长柄蕗蕨
- 牛鼻
- 河豚鱼肝油
- 桑瘿
- 莴苣子
- 唐古特青兰苗
- 对叶百部
- 蜣螂
- 水茄冬叶
- 粟米草
- 盐肤木根
- 薤叶
- 野烟
- 一把香
- 紫茎棱子芹
- 苍耳花
- 长叶丹参
- 东当归
- 三七
- 三七叶
- 白檀
- 紫荆根皮
- 水毛花
- 蜂蜜树
- 白花九里明
- 槟榔
- 木兰寄生
- 白果
- 橘饼
- 夜香牛
- 扁蒲扇
- 毛木树
- 小鹭鸶兰
- 大叶马尾连
- 鲫鱼脑
- 乌药叶
- 金发草
- 五裂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