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花石斛
《*辞典》:束花石斛
拼音注音
Shù Huā Shí Hú
别名
水打棒、金兰、大黄草
英文名
Herba Dendrobii Chrysanthi
来源
为兰科植物束花石斛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. et Lindl.的根。
原形态
茎圆柱形,近肉质,高20~145cm,粗1~1.7cm。叶纸质,披针形,长13~19cm,宽3~4.5cm,顶端尖。总关花序几天总梗,侧生于有叶或无叶茎节上;有花序2~20束,每束有花2~6朵;花金黄色,肉质,有香气。唇瓣近扇形,唇盘上有2个紫色斑块,2条褶片从基部伸至中部,边缘具流苏,两面均有绒毛。花期5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岩石上和树上。分布于贵州、广西、云南。
形状
茎细长圆柱形,中、上部不规则弯曲,长50~145cm,基部直径3~5mm,中部直径2~3mm,上部直径1.5~2mm,节间长1~4cm。表面金黄色或棕黄色,具粗细均匀的纵纹,节上有椭圆形花序柄痕及残存叶鞘,有的具紫红色斑点。质轻,易折断,断面灰棕色,略呈纤维性。鲜品茎大多向一侧弯曲,表面绿色,有光泽,质重。气微,味稍苦,嚼之有粘性。
化学成分
含生物碱,主含石斛黄碱(dendrochrysine)。
功能主治
同金钗石斛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树刁
- 石菖蒲花
- 珍珠风子
- 石胆草
- 树腰子
- 石斛
- 石栗叶
- 野粟
- 鹰嘴爪
- 侧耳
- 柿木皮
- 石蝉草
- 石蛇
- 石防风
- 福寿草
- 天生草
- 紫花芥
- 射鸡尾
- 莼菜
- 藤五加
- 羊角参
- 小花花椒
- 黑升麻
- 鹤虱风
- 黄独零余子
- 桑螵蛸
- 石见穿
- 杉皮
- 石莼
- 睡菜
- 盐麸叶
- 石楠
- 猬心肝
- 波罗蜜
- 柿漆
- 木蜡树根
- 大避债蛾
- 鹊豆
- 千里光
- 石帆
- 青果
- 虫牙药
- 茳芒决明
- 地钱
- 雷丸
- 石芥菜
- 地膏药
- 石灰
- 大花卫矛果
- 娃儿藤
- 见风消
- 白云瓜花
- 柏脂
- 苡芭菊
- 对叶林根
- 八角乌
- 狗齿
- 关白附
- 山大颜
- 树救主
- 石芫茜
- 牛耳草
- 水飞蓟
- 蛏
- 打箭菊
- 贴骨散
- 牛抄藤
- 鹰不泊
- 灵砂
- 虱草花
- 阔叶赤车使者
- 水黾
- 山油柑叶
- 黍根
- 酥油
- 鳝鱼皮
- 水蓼根
- 三匹叶
- 山胡椒
- 蛇迷草
- 鼠标蛇
- 屎咕咕
- 三七草
- 蜀漆
- 使君子根
- 鳝鱼骨
- 慈竹花
- 三七叶
- 水鸡油
- 蜀葵子
- 蜀葵根
- 蜀葵花
- 三丫苦叶
- 蜀五加
- 生瓜
- 山羊肝
- 鸨油
- 鲨鱼骨
- 鼠胆
- 沙拐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