树火麻
《中华本草》:树火麻
拼音注音
Shù Huǒ Má
别名
电树
出处
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火麻树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endrocnide urentissima(Gagnep)Chew[Laportea urentissima Gagnep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剥取皮后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,高达15m,胸径8-20cm。树皮灰白色;小枝上有柔毛和刺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7-15cm,密被柔毛和小刺毛;托叶宽卵形,长约1cm,早落;叶片纸质,心形,长15-25cm,宽13-22cm,先端渐尖,基部深心形,边缘近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牙齿,上面有小刺毛和密被点状钟乳体,下面密生短茸毛;基出脉3-5条,侧脉6-8对,在近缘处彼此连结。雌雄异株;聚伞花序近圆锥状,长与叶近等或较短,花序梗上密被短柔毛和向下伸展的刺毛。雄花近无梗,花被片5;雄蕊5,退化雌蕊先端近平截;雌花常数朵呈1列着生于稍肉质膨大的团伞花序托上(在果时花梗增长,花序托变不明显),花被片4,柱头线形。瘦果近圆形,强烈压扁,表面有点状突起。花期9-10月(广西)、l-2月(云南),果期10-12月(广西)、4-5月(云南)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 800-1300m的石灰岩混交林中或竹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淡;性凉
归经
大肠经
功能主治
驱虫。主蛔虫症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树火麻
拼音注音
Shù Huǒ Má
别名
电树、憨掌
出处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荨麻科植物树火麻的树皮。全年可采。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乔木,树皮灰白色,高5~10米。叶纸质,互生,阔卵圆形,基部心脏形,长10~20厘米,宽8~10厘米;叶柄微紫红色。总状花序腋生,绿色。果实扁圆,紫黑色。枝、叶、花序均有小刺毛。有毒,其刺毛触及皮肤即可引起肿痛。
生境分布
生于竹林边或山上树林中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淡,凉。
功能主治
驱蛔虫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活血连
- 红母鸡草
- 山蒜
- 水湿柳叶菜
- 海鹞鱼尾刺
- 火焰兰
- 火焰草
- 灰钉
- 柿根
- 槐米
- 桑鳸
- 环草石斛
- 红叶铁线莲
- 水半夏
- 海桑
- 滑背草鞋根
- 水翁花
- 火索麻
- 灰蓟
- 琥珀
- 横经席
- 红粘谷
- 山豆花
- 水红袍
- 滑背草鞋
- 松寄生
- 画眉草
- 松节
- 松萝
- 松蕈
- 树地瓜
- 水竹叶
- 水红木花
- 水翁叶
- 火绒草
- 水茄冬叶
- 树头发
- 红粉
- 水毛射
- 水石油菜
- 山鸢尾花
- 松树梢
- 槐根
- 红木子
- 海仙花
- 红毛野海棠
- 兰花
- 水晶花
- 海狗油
- 水红木叶
- 松叶防风花
- 海岛苎麻叶
- 海桐树
- 松叶防风叶
- 松打七
- 松节油
- 柿叶
- 树乌蝇羽
- 红花子
- 水田七叶
- 松橄榄
- 楤木
- 水仙花
- 水栀根
- 水葫芦
- 松子仁
- 松树皮
- 松鼠
- 松球
- 楤木花
- 灰树花
- 灰绿水苎麻
- 松塔
- 松蘑
- 松针
- 柿
- 楤木根
- 山茶子
- 松叶
- 松油
- 楤木叶
- 水游草
- 湖瓜草
- 水细辛
- 海南海金沙
- 山银柴胡
- 水茄
- 水茴香藻
- 柿花
- 红背叶
- 水绵
- 桦桃树
- 红果冬青
- 海月
- 水翁根
- 山麻雀
- 火秧竻叶
- 火麻仁
- 红果冬青根
- 红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