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寄生
《中华本草》:松寄生
拼音注音
Sōnɡ Jì Shēnɡ
别名
松上寄生
出处
松寄生之名始载于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《纲目拾遗》所载之松上寄生,其原植物很可能包括本品。今有人考《植物名实图考》之柏寄生为本品,但详观附图,两者并无相似之处。按应用习惯本品来源为桑寄生科松柏钝果寄生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桑寄生科植物松柏钝果寄生的带叶茎枝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axillus caloreas(Diels)Danser[T.matsudai(Hayata)Danser;Loranthus caloreas Diels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扎成束,晾干。
原形态
灌木,高0.5-1m。嫩枝、叶密被褐色星状毛,稍后毛全脱落;小枝黑褐色,具瘤体。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,革质;叶柄长1-2.5mm;叶片近匙形或线形,长2-3cm,宽3-7mm,先端圆钝,基部楔形,干后晴褐色,中脉明显。伞形花序,1-2个腋生,具花2-3朵,总花梗长1-2(-3)mm或几无;花梗长1-2mm;苞片阔三角形或阔卵形,长约lmm,顶端急尖,稀3浅裂;花鲜红色;花托卵球形,长约1.5mm,被褐色绒毛;副萼环状,近全缘或具裂缺;花冠花蕾时管状,长2-2.7cm,无毛,稍弯,下半部稍膨胀,顶部椭圆状,裂片4枚,披针形,长7-8mm,反折;花柱线状,柱头头状。浆果近球形,长4-5mm,直径3-5mm,紫红色,果皮具颗粒状体。花期7-8月,果期翌年4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900-2800(-3100)m的山地针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中,寄生于松属、油杉属、杉属、云杉属或雪松属植物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辛;性平
归经
肝;胃;肺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行气止痛;化痰止咳;杀虫止痒。主风湿痹痛;胃痛;痰湿咳嗽;疥癫瘙痒;皮肤湿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楠
- 青药
- 桂花枝
- 云南红豆蔻
- 小苦参
- 薇籽
- 猬脑
- 水半夏
- 莱菔子
- 球穗花千斤拔
- 大苞叶千斤拔叶
- 桦叶荚蒾
- 石头菜
- 单肾草
- 山绿茶
- 油鸭
- 野洋烟根
- 红管药
- 木槿根
- 山核桃
- 细芦子藤
- 蜀葵根
- 山茶根
- 泡桐叶
- 四里麻
- 水珠草
- 刺楸树叶
- 羌活鱼
- 芙蓉叶
- 救军粮叶
- 水锦树
- 石吊兰
- 土碎补
- 玉蜀黍叶
- 白蔻
- 一口红
- 柠条籽
- 鸡冠虫
- 一枝黄花
- 雷公藤
- 四川澄茄子
- 山野豌豆
- 华风车子叶
- 碧桃干
- 松寄生
- 林背子
- 鳞片水麻
- 羊心
- 枸橘刺
- 花叶矮沱沱
- 小三棵针
- 沙参
- 白叶火草
- 铁脚草
- 奶浆参
- 天浆壳
- 山胡椒根
- 云母石
- 四照花
- 三角风
- 金刚藤头
- 太白三七
- 榼藤
- 杨树花
- 飞天蠄蟧
- 苦楝花
- 蜈蚣
- 粟米
- 粟芽
- 野山楂
- 野马蹄草
- 八角枫花
- 瓜蒂
- 向日葵花盘
- 落地生根
- 山枇杷
- 盾翅藤
- 山桃树皮
- 大三叶升麻
- 南方荚蒾
- 假辣蓼
- 龙齿
- 菱叶山蚂蝗
- 野芝麻根
- 丁香枝
- 雨蛙
- 聚藻
- 金星草
- 直杆蓝桉叶
- 凉山虫草
- 斯里兰卡肉桂
- 滚山虫
- 竻苋菜
- 细叶香桂
- 刺黄柏茎叶
- 变蛋
- 南瓜根
- 黄背草根
- 黄花补血草
- 无风自动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