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珠草
《中华本草》:水珠草
拼音注音
Shuǐ Zhū Cǎo
别名
散积血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柳叶菜科植物水珠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rcaea quadrisulcata (Maxim.)Fra-nch.et Sav.[C.lutetiana L.f.quadrisulcata Maxim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全草。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40-70cm。茎直立,光滑,节间略膨大。叶对生;叶柄长2-3.5cm;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卵形,长6-8cm,宽2.5-4cm,先端短尖或渐尖,基部近圆形,边缘具疏齿,除边缘外近无毛。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,花序轴被短腺毛;花两性;萼筒卵状圆形,裂片2,红紫色,长约2mm;花瓣2,白色,倒卵形,先端2裂,较萼裂为短;雄蕊2,外伸;子房下位,2室,花柱细弱,外伸,柱头头状。果实坚果状,倒卵状球形,长3.5mm,直径约3mm,具4纵沟,外被钩状毛;果柄长为果实的1.5-1倍,疏被短毛,通常下垂。花期6-7月。
栽培
生物学特 喜阴凉湿润的环境。以含腐殖质多而肥沃的壤土栽培为宜。[br]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。秋季采收成熟果实,晾干,簸去杂质,将种子贮藏备用。春播于3月下旬至10月中旬,直播,按行距35cm,开3cm深的沟,奖种子均匀揪入沟内,覆土2cm,稍加镇压,浇水,20d左右即可出苗。[br]田间管理 苗高4-5cm时间苗,苗高10cm左右时,按株距15cm定苗。每年中耕除草3-4次,追肥结合除草进行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1200m的山坡灌木丛或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及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河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平
功能主治
宣肺止咳;理气活血;利尿解毒。主外感咳嗽;脘腹胀痛;痛经;月经不调;经闭;泄泻;水肿;淋痛;疮肿;瘭疽;癣痒;湿疣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捣汁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天山堇菜
- 蜜蜡
- 茅香
- 佛杜树
- 大红菇
- 柿皮
- 仙人球
- 红毒茴
- 榠樝
- 犀角
- 米碎花根
- 石萝藤
- 狭叶垂头菊
- 裂蹄
- 省雀花
- 大鱼鳔花
- 杧果
- 啤酒花
- 鲢鱼
- 对叶草
- 下山虎
- 水蔗草
- 九连灯
- 苏头
- 红花寄生
- 亚乎奴
- 小驴蹄草
- 罗汉松叶
- 石蟾蜍
- 石山花椒
- 海南蒟
- 大半边旗
- 海鳗胆
- 狮子草
- 辣椒
- 珂
- 褐盖肉齿菌
- 红吹风
- 青稞
- 熊油
- 大阳关
- 大叶香薷
- 山大黄
- 观音茶
- 毛赤车
- 台湾肺形草
- 萝芙木茎叶
- 鳞花草
- 红背马蓝
- 红铧头草
- 大羊角瓢
- 小花酸藤子
- 鸽
- 山萩
- 大头茶果
- 唐古特马尿泡
- 临时救
- 牛肚
- 杏香兔耳风
- 水龙
- 楸木皮
- 猕猴梨
- 多花筋骨草
- 绣线菊
- 昏鸡头
- 山慈姑花
- 细叶泥炭藓
- 红筷子
- 莲叶橐吾
- 海桐皮
- 胡颓子叶
- 毛诃子
- 大毛红花
- 韶子
- 牛齿
- 水葱
- 对叶四块瓦
- 乌蛇卵
- 山油柑果实
- 蜻蜓兰
- 土木贼
- 灵砂
- 宽穗兔耳风
- 熟地黄
- 石楠叶
- 五指毛桃根
- 山橙
- 律草
- 粟芽
- 显脉罗伞
- 石黄连
- 扇叶阴地蕨
- 茅莓
- 沙漏芦
- 大九节铃
- 水胡满
- 木蝴蝶
- 大乌泡
- 凤凰毛
- 大果卫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