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筷子
《中华本草》:红筷子
拼音注音
Hónɡ Kuài Zi
别名
山麻条、柳叶菜、遍山红
英文名
Great Willowherb Herb, Herb of Great Willowherb, Herb of Fireweed
出处
出自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(L. ) Scop. [Epilobium angustifolium 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。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-1.5m。根茎细长,圆柱状,节稍大、横走,外皮红褐色,节上生须根。茎直立,圆柱形,中空,无毛或被疏柔毛,通常不分枝,基部和上部带紫红以。叶互生,具短柄;叶片披针形,长7-15cm,宽1-3cm,先端渐窄,基部楔形,边缘有细锯齿或近于全缘,上面绿以,下面灰白,两面均被柔毛。总状花序顶生或单生于叶腋,花序轴紫红色,被短柔毛;苞片条状披针形,长1-2cm;花大,两性,红紫色,具长1-2cm的花柄;萼基部稍连合,先端4裂,裂片线状披针形,长1-1.5cm,外面被短柔毛;花瓣4,倒卵形,长约1.5cm,先端钝圆,基部具短爪;雄蕊8,不等长,向一侧弯曲,排成1轮;子房下位,4室,被柔毛,花柱先端4裂。蒴果窄细圆柱形,紫红色,长7-10cm,被期6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100-4200m的山坡、林缘、河岸或山谷沼泽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西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本品含正二十九烷(n-nonacosane),蜡醇(ceryl alcohol)。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熊果酸(ursolic acid)[1],谷甾醇-Βd-葡萄糖甙(sitosteryl-β-D-glucoside),谷甾醇-6-酰基-β-D-glucoside),谷甾醇棕榈酸酯(sitosterylpalmitate),谷甾醇癸酸酯(sitosterylcaprate),谷甾醇辛酸酯(sitosterylcaprylate),谷甾醇已酸酯(sitosterylcaprosate),谷甾醇现酸酯(sitosterylpropionate)[2],还含硫(S——[3]。柳兰叶中含熊果酸(ursolic acid),齐墩果酸(oleanolic acid),山楂酸(maslinic acid),2α-羟基熊果酸(2α-hydroxyursolic acid)[4],和杨梅枝皮素-3-O-β-D-葡萄糖醛酸(myricetin-3-O-β-D-glucuronide)[5]。本品花中含柳兰聚酚(chanerol)[6],柳兰酸(chamaeneric acid)[7]。花粉中含亚油酸(linoleic acid),棕榈酸(palmitic acid)[8]及游离胱氨酸(Cys),水解液中含亮氨酸(Leu),丝氨酸(Ser),胱氨酸(Cys),苏氨酸(Thr)和缬氨酸(Val)[9]。花和幼果中还含3,4,5,7-四羟基-8-甲氧基黄酮(sexangularetin),山柰酚(kaempferol),槲皮素(quercetin)和杨梅树皮素(myricetin)[10]。
药理作用
叶的提取物有抗炎症作用。煎剂对大鼠防御性条件、朝向反射和诱发性激怒有抑制作用,且与氯丙嗪作用相似。叶提取物有抗炎作用。
性味
味苦;性平
功能主治
利水渗湿;理气消胀;活血调经。主水肿;泄泻;食积胀满;月经不调;乳汁不通;阴囊肿大;疮疹痒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下乳,润肠。2.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气虚浮肿,肠滑泄水,食积胀满及肾囊肿大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筷子
拼音注音
Hónɡ Kuài Zi
别名
糯芋、遍山红
来源
柳叶菜科柳兰属植物柳兰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 (L.) Scop.,以根状茎或全草入药。秋季采,洗净晒干或鲜用。
性味
辛、苦,平。有小毒。
功能主治
通经活血,消肿止痛。用于月经不调;外用治骨折,关节扭伤。
用法用量
3~5分。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,或干品研粉,酒调匀外敷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红筷子
拼音注音
Hónɡ Kuài Zi
别名
山麻条(《峨嵋药植》)
出处
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
来源
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兰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直立草本,高约1~1.5米,通常不分枝。根茎横走,红褐色。茎圆柱形,中空,无毛或被疏柔毛。叶互生,披针形,长4~15厘米,宽1~3厘米,先端渐尖,边缘有细齿或近于全缘,两面被微柔毛,具短柄。总状花序顶生或单生于叶腋;苞片1枚,线状;花萼基部稍连合,先端4裂,裂片线状披针形;花瓣4,紫红色,长椭圆形或倒卵形,先端圆,长2厘米,宽1.8厘米;雄蕊8,不等长;子房4室,柱头4裂。蒴果圆柱形,长5~7.5厘米;种子多数,顶端具一簇白色种缨,花期7~8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河岸或山谷沼泽地。分布我国北部及四川、湖北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叶含鞣质约10%,尚含熊果酸、齐墩果酸、马斯里酸、2α-羟基熊果酸,β-谷甾醇、廿九烷、廿六烷醇。花中分出一种水溶的毒性酚类聚合物,称柳兰聚酚,分子量约为100000,能抑制小鼠移植瘤的生长。
药理作用
叶的提取物有抗炎症作用。
性味
《四川中药志》:"味苦,性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下乳,润肠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气虚浮肿,肠滑泄水,食积胀满及肾囊肿大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复方
下乳:红筷子炖猪蹄子服。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丹参
- 海月
- 耐冬果
- 紫青藤
- 牛奶浆根
- 细叶小羽藓
- 散血莲
- 芸薹子
- 齿叶草
- 小鸦葱
- 乌梅
- 老白花树皮
- 北豆根
- 布狗尾
- 巴掌草
- 巴豆壳
- 巴豆
- 八角香
- 扁轴木
- 罗布麻叶
- 老鸦柿
- 八角枫花
- 绿豆芽
- 荔枝
- 罗锅底
- 扁秆藨草
- 崩疮药
- 老鹳草
- 老虎俐
- 甘菊花露
- 罗望子
- 半边旗
- 老鸦胆叶
- 扁豆根
- 老鼠耳
- 罗伞草
- 芦子兰
- 八角莲
- 八角金盘
- 拔毒散
- 罗星草
- 扁竹测
- 半枝莲
- 木本胡枝子叶
- 老鼠刺
- 扁蒲扇
- 耧斗菜
- 绿豆升麻
- 扁豆
- 芦竹
- 半枫荷
- 罗裙带
- 扒地蜈蚣
- 半边藕
- 巴豆霜
- 变色红菇
- 老鹤草
- 荔枝叶
- 巴豆树根
- 老枪谷子
- 老鼠吹箫
- 老鼠脚迹
- 北方点地梅
- 巴巴花
- 罗汉松叶
- 半春莲
- 荔枝草
- 荔枝根
- 老蛇头
- 北沙参
- 变叶美登木
- 半夏
- 老虎俐根皮
- 绿结鸡骨
- 八角枫根
- 老虎耳根
- 老龙皮
- 芦荟叶
- 扁藤叶
- 八角茴香
- 半截叶
- 巴山虎
- 芦子
- 绿茎槲寄生
- 扁竹根
- 芦笋
- 北风草
- 巴茅果
- 半边莲
- 东风草
- 绿萼梅
- 老虎泡
- 芦根
- 绿绒蒿
- 半边苏
- 巴豆油
- 扁豆花
- 八角莲叶
- 老鸦糊
- 老牛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