桦树液
《中华本草》:桦树液
拼音注音
Huà Shù Yè
出处
出自《吉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桦木科植物白桦树干中流出的液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etula platyphylla Suk.采收和储藏:5月间将树皮划开,盛取液汁,鲜用。
原形态
乔木,高达25m。树皮白色,剥裂;枝条暗灰色或暗褐色,无毛;小枝暗灰色,嫩枝红褐色,光滑无毛。叶柄细瘦,长1-2.5cm;叶片卵形三角形、三角形、菱状三角形或卵状菱形,长3-9cm,宽2-7.5cm,先端渐尖,有时呈短尾尖,基部截形至楔形,有时微心形或近圆形,边缘有重齿,上面疏生毛和腺点,下面无气毛,密生腺点,侧脉5-7对。果序单生,圆柱形或长圆柱形,下垂,长2-5cm;序梗细,长1-2.5cm,密生短柔毛,有时有腺点;果苞长5-7mm,外面密生短柔毛,中裂片三角卵形,顶端渐尖或钝,侧裂片卵形或近圆形。小坚果狭长圆形或卵形,长1.5-3mm,宽1-1.5mm,膜质翅较果长1/3,与果近等宽。花期5-6月,果熟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4100m的山地林中,是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常见树种,常成群落生长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、河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江苏有栽培。
性味
苦;性凉
功能主治
祛痰止咳;清热解毒。主治咳嗽;气喘;小便赤涩
用法用量
内服:鲜汁20-30ml。
各家论述
1.《吉林中草药》: 止咳。治痰喘咳嗽。2.《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治坏血病,肾脏病,痛风。有清热解毒作用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桦树液
拼音注音
Huà Shù Yè
出处
《吉林中草药》
来源
为桦木科植物华北白桦或白桦树干中流出的液汁。5月间将树皮划开,盛取液汁,鲜用。
功能主治
①《吉林中草药》:"止咳。治痰喘咳嗽。"
②《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治坏血病,肾脏病,痛风。有清热解毒作用。"
复方
治咳嗽气喘:5月间将桦树皮划开,取流出汁液内服。每次二酒杯,日服一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颡鱼
- 刺葡萄根
- 黄花香茶菜
- 红花青藤
- 苏木蓝
- 驴肉
- 土草果
- 芸香
- 穿鞘花
- 玉蜀黍根
- 柞木枝
- 黄刺皮
- 菊花脑
- 柏树叶
- 海参
- 无柄卫矛
- 地朝阳
- 虎骨
- 白垩铁线蕨
- 花唐松草
- 山麦冬
- 啄木鸟
- 阿育魏实
- 川鄂山茱萸
- 刺齿凤尾蕨
- 百草霜
- 对马耳蕨
- 鹅脚木叶
- 景天花
- 风车儿
- 观音莲
- 荠菜
- 蜻蜓
- 肉穗草
- 雪三七
- 木本远志
- 吊兰
- 黄花铁线莲
- 网脉山龙眼
- 秋石
- 狭叶垂头菊
- 南天仙子
- 冬青子
- 瓜螺
- 青叶胆
- 枸橘
- 石榕
- 獾骨
- 披散糖芥
- 胖儿草
- 牛肋筋
- 柱果木榄叶
- 鸭嘴花
- 花被单
- 小粘叶
- 梧桐根
- 美味牛肝
- 藤檀
- 滇常山花
- 牛髓
- 柏树
- 熊尾草
- 竹柏
- 芋叶
- 红半边莲
- 铜脚威灵仙
- 穗花杉根
- 牛心果
- 大叶鸡菊花
- 黄精
- 臭黄荆叶
- 梧桐白皮
- 石青菜
- 七星鱼
- 藏丁香
- 水八角莲
- 百味参
- 光素馨
- 观音苋根
- 蛇王藤
- 贯众
- 龙头节肢蕨
- 沙冬青
- 光枝勾儿茶
- 矮脚苦蒿
- 羊屎条根
- 绿百合
- 黄花蒿
- 红敷地发
- 土大黄
- 迎山红
- 蛇接骨
- 红毛悬钩子
- 落花生
- 弓果藤
- 灰藋子
- 箭刀草
- 茭白
- 牛舌草
- 白杨树